谨慎细微代表什么生肖?
“谨”字解为“小小心意”,“慎”字解为“大小举止”,两者皆指行为,故此“谨”“慎”与言行有关。《礼记》中解释的相当到位——“谨而信,慎而礼。”——做事小心认真,说话谨慎有礼,这种态度就导致了周全、细致、稳妥的行为表现。而这种性格特征正是来自于传统中国的文化氛围。
我们看《论语·尧曰》中记载的尧舜禹时代的治国原则——“允执其中”——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就是“严格地掌握合适的分寸”;再来看《中庸》中的名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如果事先做了谋划和准备,事情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这说的都是办事要周全、慎重。
传统文化中对于“谨”“慎”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因为二者都具有“适度”的意义——无论是“谨”的小心,还是“慎”的思虑,其结果都是对“度”的把握、对“边界”的确认。我们可以说,在传统文化中,“谨”“慎”是被赞扬的。
但是,时代已经过去了,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那个“道德化”的社会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法理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传统的那些“道德”评价体系已经被打碎,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评价体系——这套体系的价值取向是否定“德”的,而是以“法律”为准绳来评判每一个人行为的。(参见我的文章《从“以德政官”到“以法治官”》)
在这里,“谨”“慎”这些在传统中国社会评价非常高且被奉为处世准则的价值观遭到了贬斥,而被人们唾弃的许多恶习,却反而可能带来成功的捷径(参见我的文章《“笨人”的逻辑》),比如投机取巧、阳奉阴违……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题主提到的那两句诗词其实恰恰反映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既然“世事”“人情”都可以学习,那么就可以通过“学”来获得成就;既然“世故”“圆滑”能够让你成功,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倡那可望而不可即的“谨”“慎”呢!于是,我们看到,在现实中,有的人学会了“世故”但却没有学会“圆”,有的只是直来直去的一根筋,这样的人必然会被嘲弄——就像诗中写的,被人骂作“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