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字五行为什么?

桑言诺桑言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乐”字的五行,其实是一个汉字文化中的重大难题,而且至今没有完全解决。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乐的五行的:“乐,五声之长。”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也引用了许慎的说法:“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也。”“乐”是五声中的长音。可见许慎把“乐”的五行归属到了五声音阶里的“乐”字。 但这样的解释是无法让人满意的。因为从现代的音韵学观点来看,古汉语中多数的入声字都带有-p、-t、-k这三个尾音,比如“色(sap)”、“塔(tak)”等。而“乐”这个字中虽然带有-e这个尾音,但不属于入声字。它属于阳去声,与现代普通话中的去声字一样,发音都是-e,只是归去声的字在古汉语中大多数是平声字,因此阳去声的字很少。所以用古代的入声字来解释“楽”的五行显然是行不通的。

后来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乐者,阳声也……其韵从戈,故曰樂。”他把“乐”看成了一个形声字,认为“乐”的五行属于它的形旁“戈”。然而“戈”是个象形字,而且古代汉语中的很多字“戈”并不是它的形旁。如“我”字从“戈”,但它的五行却是属“木”;再比如“伐”字也从“戈”,然而它的五行却是属“水”。所以用“戈”的五行来给“乐”的五行定位也是错误的。

那么“乐”到底是什么五行呢? 我们现在使用的字典里对“乐”的解释大多来源于康熙字典和辞源。它们这样解释“乐”:“乐,五音之一,亦泛指音乐。”(见《康熙字典》) “乐,五声之首。亦谓之十二律。”(见《辞源》) 而“五音”和“十二律”都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范畴。古人把世界上的声音分为五类,叫做“五音”,又叫“五声”或“五声之义”,它们是:宫、商、角、徵、羽,每两个字为一个符号,合称“宫商角徵羽”,简称为“宫商角羽”,再用五个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宫商角徵羽”,每个字代表着一个八度音程,所以也叫“五度相宣”。

什么是“十二律”呢?它是将五个音阶循环使用,每一遍用一个符号标记,这样就有五个循环,一共就是十二个标记。这十二个标记也就是“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夹锺宫”……“姑洗宫”,每一个宫都有五个调式,所以总共有六十四个调式。而“乐”就是属于其中的一个调式——“乐宫”。所以“乐”其实就是指“乐宫”中的“乐声”。而这种种理论都是从周代流传下来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