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汉字五行?
关于汉字的“五行”,古代典籍多有记载 《史记‧律书》曰:「黄帝为五音之宫。」这是将五声与五行相配的最早记录。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可见汉代已认为五行可以概括天地间的万物。 唐代学者孔颖达则对五行有进一步的定义: 「所谓五者,盖天地之质;所谓行者,天地之气也。此天地之质,即今所曰五行是也。言天以元气为本,地以五行成体,故五行即是天地之质也……」 由此可知,古人是以五行为形容宇宙构成的基本元素,因此也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事物的基本性质和类别。 到了后世,人们更进一步开始根据汉字的字形来推测其所属五行。例如清代学者朱舜臣在其著作中就提出了以下判断标准:
1. 左旁为「金字旁或木字旁」的字属「水」
2. 右旁为「口」旁的字属「火」
3. 右旁为「月」旁的属于「土」
4. 左旁为人「亻」旁的字属「木」
5. 上半部为「草字头」或「宀头」(表示房屋)的字属「木」
6. 下半部为「女」旁的字属「火」 7. 为「王」旁的属「土」
8. 左旁为「车」旁的字属「土」 9. 左旁为「马」旁的字属「火」
古书上还有根据汉字书写顺序来判断其五行属性的方法,如明代学者胡震亨就曾在自己的书中收录了这样的规则: 从上而下看第一笔是何种笔画,如果是「一」「丨」「丿」中的哪一种笔画则为「木」; 第二画是「丶」「乙」,那就是「火」 第三划若为「十」则又是「土」 第四笔为「干」「戊」就是「土」第五划为「甲」「壬」则是「水」 最后一笔则为「小」「子」,便是「木」 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之中也有不少学者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比如当代语言学家周有光就曾发表过文章指出,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进行归类来判定其属性——「凡是上下结构的汉字都是『实心』的,所以都属于『木』行;而左右结构的汉字一般都是『空心』或者『半虚半空』的,所以就分属其他四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说法都只是后人的研究而已,并非是古人的定论,也不具备官方承认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