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字五行属性什么?
汉字是形体符号,它除了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组之外,还具有重要的表意作用和构形的审美功能以及特殊的文化价值,因此汉字的字形与结构在书法创作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作为汉字的一种构成形式——“多”的书写艺术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文字结构的审美规律、文化内涵及美学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汉字的书写特点及变化规律,提升书者的造型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一、 “多”基本解释 (一)“多”是象形字,本义就是“众多”的意思。如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多,众也;五人为伍,十人曰什,人满之谓多。可见甲骨文中“多”的形象是一只手举着一根棍子,意为人多势众之意。其小篆形象由“木”和“又多”组成,以表示数目众多。楷书中“又”旁变成“夕”,但“夕”本义也是双手捧物,可视为手的省略图形。“木”变作“多”字头,仍保留了“手拿木棍”的基本形状。所以“多”是一个合体会意字。
(二)“多”还指“数量大”比如白居易诗云:“天下无闲田,农夫甚苦焉。年年苦种田,种多收者少。”这里的用“多”便是这个意思了,而“多事”一词中的第一层意思是事情繁杂,第二层意思是惹事生非。 所以我们看很多成语都含有“多”字,“多多益善”“人多势众”“多此一举”……这些词语都是讲的多便好,但是也有“不多不少正合适”,“不多不少正好看”这样的说法哦! 二、 从上面我们知道“多”的意思是数目众多,引申为数量多,那么它的五行属什么呢?
1、关于五行的定义 我们知道,在古代,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而五行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生克来解释:相生指的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根据这个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多”的五行属木 三、 那我们在练习“多”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注意部首的形态 上面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多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夕”和一个“多”字头,所以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两个部分的形态是否合理美观。
2.注意整体字形的变化 在行笔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笔画之间、偏旁之间的距离,这样会让整字显得更生动自然,富有灵气。
3.注意撇、捺等长画的方向 要上下呼应、左右对称、粗细得当,切忌左低右高或者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 四、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怎样处理这一问题的吧?
1.王铎 王铎(1592年一1652年),字觉斯,号谭溪道人,别署烟潭渔隐,归山斋主等。河南孟津人。明崇祯十七年进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 王铎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之一,有明清鼎革之际“拟古书家第一人”之称,被誉为“颜骨赵魂”。他初学赵孟頫、董其昌,而后上窥颜真卿、褚遂良,下法米芾,于二王法外另觅蹊径,创造出新。王铎楷书学欧虞,行书学米南宫,草书学怀素,晚年得力于张旭。他的行书结体开阔舒展,点画纵横挥洒,笔画连绵缠绕,形成天趣盎然的风格。其代表作有《赠光禄卿孔贞运七言古诗卷》等。
从王铎的楷书《送高仲才南归》中可以看出他对“多”的处理是这样的:
2.启功 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满族,雍正九世孙,笔名匡谬、元白等。生于北京。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他在艺术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中国当代书画家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在于他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精深研究和重大贡献,他是著名的教育家、红学家、文物鉴藏家。他著述丰富,主要专著有《古代字体论稿》《论书绝句一百首》《论书札记》《论书法》《中国古代字体演变简论》《中国美术史纲》《汉语现象词典》《诗词曲语词汇编》等百余种。
从其书法作品《题〈东坡笠屐图〉》可知其对多字处理的风格是这样:
3.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勉,字中,号秋明,湖南湘潭人。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等。 沈尹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天才型诗人,又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但他更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结体宽绰疏朗,笔法纯熟精湛,笔锋瘦劲峻利,且善作大字,其作品飘逸俊秀,潇洒脱俗,深受世人喜爱。有评价说沈尹默的书风在当时是“人人欲学”的。
通过其《多宝塔碑》可知他的作品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