掳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行”字,有“五”和“金”的意思。 《尚书·甘誓》中有“行伍”的说法。孔传:“军旅之陈曰伍。”“伍”就是“行伍”,由5个人组成的队伍。在《礼记·玉藻》中就有“行前朱凤,后者玄蛇”的记载,这里的“行”是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前面的红色旗子叫“朱雉”,后面的黑色旗子叫“玄蛇”;再如在《庄子·秋水》中也有“河伯为予驾两龙,云载而来”的描述,其中“龙”也是指军队。 古代战争主要是车战、骑兵战,因此“行”字又有了“道路”的意思,这从上面引用的《礼记》中的两个“行”就可以看出。
古人把出征打仗的军队统称为“行”。公元前632年晋楚鄢陵之战时,楚国将军子重指挥楚军冲破了晋军的阵形,晋厉公率领晋军反击,却“自纵而归”(《左传·宣公元年》),即自己乱了阵脚。后来赵盾率军攻打鲁国,因为鲁国的卫兵“舍曹奔莒”(《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弃阵而去,所以赵盾就“还奔”(《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也说明“行”是有阵形的,且需要行军纪律。 “行”还有“道”的意思,如《诗·周南·桃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本《大学》引此诗,这句作“大道其行兮,天下为公”)。这个意思所表达的是一种社会道德,是孔子和儒家推崇的行为准则之一(参见《论语·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