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什么时候解禁?
国家核电重启,除了产业本身具有的战略意义外(如能源独立、低碳排放等),还有一重要背景——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困境。 1980年代开始,中国大力开发东北的煤矿和石油资源,同时在东北地区大量修建重化工项目,形成了一个以重工行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这一方面为东北地区创造了丰富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煤炭和石油开采业的衰败以及环保要求的提升,东北地区不少重化工厂都面临着生死危机。比如鞍山钢铁集团,虽然是中国最大铁厂之一,但由于产能严重过剩,近几年来效益一直不好,负债率居高不下,若不是政府持续投入,恐怕早已倒闭。而像沈鼓集团这样的泵与风机制造企业,虽然属于机械行业,但受风电行业的拖累,也是亏损连连。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国家在重启核能项目的审批的同时,还推出了“以煤代油”的项目。在东北,除了已经建成投运的大连红沿河核电站(2台机组,单机容量75万千瓦)之外,还将建设宁德核电站(3台机组,单机75万千瓦)、陆丰核电站(4台机组,单机75万千瓦)和昌江核电站(4台机组,单机65万千瓦)。其中,后两个工地位于广东省陆丰市,这里曾经因缺煤少电而被称为“广东西伯利亚”。
以上几个项目合计功率约为4200万千瓦,按照现在的煤价,可以替代约4亿吨标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亿吨。 同时,国家在“以煤代油”的基础上,还推进了“以风代煤”的项目,即在一些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通过大规模开发风能资源的方式满足该地区用电增长的需求。据称,在“十二五”末期,我国将建成并网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