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些是将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这十二种生肖的起源 子鼠: 据古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老鼠的记载,并一直沿用至今。《礼记·月令》中就有“土圭测日,至乎子位,则修宫室,除道梁,泥门垣”的记载,这里的“子位”就是北方正中的位置。古人把大地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有12个方向(后改为10个方向),东南西北分别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而北方正中则是玄武所在,俗称“子位”。所以老鼠又称为子神。
丑牛 与子鼠相对应,公元前五世纪就有关于牛的记载。《礼记·月令》中载,农历二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雨水节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是月也,命农乃耕田,修筑堤防,治田里。”其中提到春季开始的时候,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蛰虫始振”,也就是春天到了。在“雨水”这一节气期间,人们已经开始耕种了。而在冬至节后一百零五天称为“清明”,此时气温明显回升,“草木萌动”,也就是小草开始发芽。过了“清明”,再过30天到谷雨时,田野里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树发新芽”。
在立春后第六个节气,即春分前后,正是耕耘播种的季节。而在此前一周,也就是惊蛰前后,大自然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景象:“雷声隐隐,万物苏醒,阳光和煦,冰雪融水,草木萌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们的祖先竟然选择了“破土而出”的丑牛作为立春日神的化身,可见牛对于农业丰产的重要性。
寅虎 与牛一样,虎也是古老的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神祇之一。早在甲骨文时代,人们就把虎视为一种信仰对象,并把它与祖先联系起来。比如著名考古发现殷墟甲骨文中有一块骨片上有“癸亥卜,其受年,于父乙(祖乙)虎”的字迹,说明商朝时期的人认为风调雨顺是由于祖先虎的神力保佑的。而西周的铜器铭文中也出现“令蜂”(虎)的记载。
卯兔 兔和月有关,在神话传说中月里有玉兔捣药。 辰龙 对于龙的来历,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故事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踩了龙马背上花纹变成的龟迹,这才怀了身为人类的伏羲;另一个故事说,大禹的父亲鲧被舜流放到东方,在那里他得了仙草,变为黄龙,还生了禹。还有说法认为,龙的形象来源于原始社会中部落图腾联合的产物。这些记载都证明了龙在古代社会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 巳蛇 虽然“蛇”字现在常被误认为是“龙”字,但它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因为“龙”字古文字形是指向“蛇”字的。周代墓葬出土的玉器上经常出现盘曲的蛇形体,而汉代的竹简资料中也有“蛇”字。先秦典籍如《山海经》、《楚辞》中也多次出现“蛇”的字眼。由此可证明“蛇”的历史同样十分悠久。
午马 马的祖先到来的时间要晚于其他十一个属相,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铁器出现之后,马和铁器一同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更是让马背上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东汉时期开始,人们用马毛的形状来区分公母,并且用不同颜色的绳子给马佩戴各种饰物来表示不同的身份。这些都是关于马的可靠史料。 未羊 未羊和午马是一家的,最早的羊形象和我们现在的羊差不多,但是到了汉代以后,羊的头部长得越来越短,到了明代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羊的样子。 申猴 关于猴子的来历,在民间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一说认为,猴子本来就是人类的祖先;还有的说是孙悟空来到人间变成的,或者干脆就说它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总之,猴子的灵性在人世间受到人们的敬仰。
酉鸡 和蛇一样,鸡是一种比较晚出现的家畜,大约在殷商时期,人们才开始把蛋放在锅里蒸熟食用。据说,殷纣王的一个妻子名叫妲己,她最喜欢看人们烤鸡吃,于是烤鸡就成了宴席上的菜肴。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养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蛋,吃鸡肉还是在祭祀的时候。 戌狗 狗的历史跟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发现过狗的遗骨。
亥猪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人们通常是把猪当作食物用的。周代人食肉主要是吃肉羹,而用猪油拌饭则是穷人吃的食品。到了秦汉时期,猪肉已经是很常见的菜肴了。而猪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汉代的工艺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