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中国制造?
先给出答案,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为什么选择中国制造,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作为国外采购商的角度 1.价格,同样质量的产品,谁的价格更低我选谁; 2.交期,同样交货期的产品,谁可以更快速的交货我选谁; 3.服务,同样的产品质量和交期,谁可以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我选谁。 中国制造的优势首先在于成本,劳动力成本低是中国制造最鲜明的标签之一。中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规模效应也进一步压低了生产成本。 以手机为例,一部iPhone的生产,在中国大概只有40%的原材料需要在海外采购(包括核心部件),其他大部分零部件都在国内完成组装。对于苹果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一旦走出国门寻找供应商,必然是因为当地具有成本优势。
其次是交期,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供应链协同使得中国制造企业能够提供更快的交付速度。最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一些先进制造业更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使得中国制造可以在保持利润的同时,将部分收益投入到售后服务的升级中。
作为外国消费者的角度 1.价格,同样质量的产品,谁能给我更低的价格我选谁; 2.品牌,同样交货期的产品,谁可以提供我信任的品牌我选谁。 从消费者视角看,目前的中国制造确实可以在上述两个维度给与消费者最好的满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价换量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有透支未来中国经济活力的风险。为了继续保持低价,部分企业可能被迫降低研发强度,甚至采用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这会对未来的中国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现在仍然难以预料。
其次,大量出口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形成依赖,如果国际关系因为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出现恶化,也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最后,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但很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获取的附加值非常低,如何能够实现从全球制造中心向全球创新中心的转变也是中国未来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已成为常态,进口商品走进了中国普通家庭。一些消费者甚至认为,国外制造要比中国制造更加可靠,事实果真如此吗?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针对日本、韩国、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越南等14个国家的中国制造用户调研结果。调查显示,94.1%的受访者对购买到的中国制造商品感到满意。
在他们购买的所有中国制造商品中,质量最好的产品是电子通讯工具类产品,达到38.6%。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电子通讯类产品近年来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制造已经从廉价的消费品,走向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这样的说法。
从国际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商品的渠道看,通过本国的店铺或商场购买的排在首位,其次是通过本国的网上商城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商品进入了国外零售渠道,获得了当地分销商的认可,而不是只通过小商贩或者是小摊位在售卖,这说明中国制造在海外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在选购商品时,95.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商品有竞争力。被问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时,“物美价廉”的认同度最高(选择这类的受访者占27.4%)。这反映了中国制造在海外深入人心,品牌和质量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海外消费者的认可,中国制造越来越成为“人人能用、人人爱用”的国际品牌。
同时,随着中国质量的提升、科技进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海外受访者眼中,中国制造的高科技元素越来越凸显,中国产品的形象越来越高端和美好。
调查显示,91.1%的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度较高。同时,他们也表示,中国制造在本国的发展前景普遍乐观,其中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占10.8%,认为较好的占33.3%。
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复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出口总额连续13年雄踞全球第一位。
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优势也在持续增强。
近10年,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0.4%上升至13.2%,贸易质量稳步提升。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增多,2020年,机电产品出口10.66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59.4%,集成电路、汽车整车等机电产品出口单价实现稳步提升。
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日益加重,成为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在保障全球供应链、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提振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0年,疫情蔓延全球,世界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中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复苏较快,及时稳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为世界经济稳步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