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中国经济?
我主要关注国际问题与经济,经常看报纸、杂志和自媒体了解信息和观点,也常看专业书籍和期刊。关于怎么研究中国经济的题目太大了,我随便谈谈对如何看问题的看法吧! 首先要摆脱对于某个“理论”的依赖,尤其是西方那一套理论体系。尽管现在经济学的主流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但中国的经济问题是独特的,不能用外国的经验来生搬硬套。
第二,不要只关注经济问题,要把经济问题放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来思考。比如要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就要看看企业(公司)层面发生了什么,又要看看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如何。
第三,多读些历史著作和经济史论文。虽然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计量,但历史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四,要多想想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原因而非其它因素?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利于养成追本溯源的分析习惯。
第五,多关注现实,尤其要注意现实中那些矛盾和冲突。虽然经济问题是研究的主体内容,但是人们的很多行为并不总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分析人们的行为动机。这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有三个方法。
第一是看历史。中国古代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当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但后来我们落后了,我们经历了百年沧桑,所以我们要看历史,要有忧患意识。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我们人均收入仍然排在90位之后,所以我们还要研究自己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差距,要向国外学习。要研究历史,除了研究中国经济的沿革,也要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沿革。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二是辩证地研究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存在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业和环保压力等,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中所隐含的蓬勃活力,并且相信这种活力会解决这些问题。我特别讲到中国经济的活力,这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最大的区别。美国有它的活力,日本有它的活力,但是中国与它们不同。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有2200多万,个体工商户有5000多万。2009年年底,农民工总量是2.3亿,再加上农民工的配偶和子女有2.7个亿。我们的活力来自2.7个亿在中国大地上流动的劳动者还有那些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他们充满活力,他们解决就业,创造价值。所以,研究中国经济必须看到中国经济所具有的蓬勃发展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