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统退休后做什么?
我注意到大人们提到了李长春,于是特来答此题 首先明确一点,我国并无退休总理、退休总统的称呼,总理(总统)任期届满,就任其他职务或退休是政治生涯的尾声。这种安排是为了保持政府(包括党)的高层人事稳定,避免过渡时期出现权力真空和衔接断层,同时为了体现公务员制度的严肃性——你干得好好的,突然被告知退休了,肯定要找组织去理论理论。当然更重要的是体现退休制度的人性化,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有个错的时候?犯了错误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犯的错误又不是不可改正的。所以犯了严重错误的干部,给予行政处分,留党察看甚至开除党籍,但是仍可以担任其他职务,或者重新入党,这既是对干部的约束,也是对干部的宽容。
1983年,李长春在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期间,由于受“四人帮”及其在北京的帮派核心吴法宪的影响,曾参与迫害老干部,并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对邓小平、陈云同志等人打嘴炮,进行了人身攻击,犯下了严重的历史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李长春受到了开除党籍、撤销党内一切领导职务的严厉处分。
但是,李长春并没有气馁,他一边认真整改自己的错误,一边积极寻找机会,准备重新出发。
在胡耀邦的帮助下,李长春于1980年底走上了重要的外交舞台,出任外交部部长,开始了他的复出之路。后来,又因为胡耀邦的推荐,李长春于1985年底登上了党领导人民政协组织的最高舞台,成为政协副主席,并连续当选至1993年。
作为特别邀请人士,李长春继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献言献策,积极团结各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领导干部退休,是中国干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其执政的党必然具有浩然正气,为人民服务,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领导干部退休制度,就是这种浩然正气和革命风格的体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们对“生”字都有一些不太好的想法。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孟子说“杀身成仁”。文天祥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然而“生”与“死”是人生的一对矛盾,人们在如何对待“死”字上比较豁达、开明、正确,而在如何对待“生”字上却往往不豁达、不开明,不正确,有的甚至走到“生”字上的两个极端,要么贪生怕死,要么恋生不厌,贪恋官位,贪恋享受,甚至不惜以身犯法,铤而走险,走上极端。
领导干部退休制度,就是从如何对待“生”字上对领导干部划了一道界线,使领导干部退休后有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从“位”上退下来以后能够继续发挥余热(如离休干部),退位不褪色,能够继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作用。
领导干部退休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制度区别于西方文官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相应的退休制度,是其固有缺陷之一。
其实,干部离退休制度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就有专门的养老制度,如周朝的“物老”、汉朝的“三老制”、唐朝的“致仕制”等等,规定了退休的年龄,发放相应的俸禄,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特色。只是在近代西方文化入侵后,这种制度受到冲击,如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以前受日本文官制度影响开始制定中华民国文官制度,就没有规定官员退休制度,使官吏无一死在任外,贪污纳贿之风更加盛行,终使“晚清”政权分崩离析。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对于自己的干部制度,吸取了古代的“致仕制”等有关方面。干部退休制度,体现了党的干部制度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