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五行来解释体育?
我最早知道“五行”这个术语,是在玩三国志的时候,上面有五行相克的介绍。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五大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思想”或简称为“五行学说”。 什么是金?金属,坚硬,可以锻造切割的都属于金。什么属木呢?植物(木本草本)属于木,因为能够培育生发。水是啥?流动的东西都是水啊!火是干啥的呢?燃烧的东西都是火嘛!土是啥?水土都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东西,土就是地面上的各种固体……
然后这五个元素还分阴阳,比如木分为东方木和西方木,南方是火,北方是水……所以五行相生相克其实可以组成25种关系,而其中10种是相生,15种是相克。具体可参考百度百科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正题,体育跟五行有什么联系吗? 答:肯定有的!而且中国的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哦! 金: 《尚书·甘誓》云:“乃誓群帅,曰:‘牛马羝乳,不相为贼’。”孔传:“敌兵相交,犹牛牡相触,不得入地。”
又《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云:“公如齐复盟,齐侯不设享礼。”杜预注:“不受享,不亲为主人。” 宋司马光撰《京书》云:“今两河、河北、河东三路制置使韩琦言:契丹主隆绪与母萧氏来归,止二人骑至宋境,止一马,余马皆留北边。”
此三例为金石之文,言军事之金,体育运动中搏击类项目属金,例如拳击、跆拳道、散打…… 木 《诗经·小雅·庭燎》有云:“夜如何其?夜未央。”毛诗序:“夜未央,思元也。”“元”指“正月”,后引申为“开端”。 《孟子·滕文公下》云:“贤者与其君,上同乎道;智者与贤者,上下同义。”赵岐注:“智,知也。”杨伯峻先生注:“上同于道,即志同道合之意。”故“同道”也有“相同的道路”之意。
此二例皆为文字记载,运动项目多属木,如田径、足球等集体项目,以及武术中的长拳类。 水 此处只找到一例资料,说元代儒学盛行,有人提出应该像古代礼仪中一样“右祀孔子而不祭武成王”,理由是“先儒说:‘王者功成业就,祭祀以仁恩为本原。’” 我认为这条材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儒家的“仁”并不是单一指向人类的“仁爱”,而是“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孝悌”也是儒家强调的德行呀,怎么到了这里就成了体育运动的水属性了呢?真是莫名其妙!
火 此处只有二例。一是《国语·周语》云:“民有好色之心,而亡淫佚之情;民有战斗之心,而无暴乱之行。”韦昭注:“好色,男女之欲也……”二是《尚书·舜典》载尧对舜的嘱托时提到:“女德无疆,民仪罔失。”孔安国传:“女,谓虞舜。德无所不包。”李颐注:“无疆,无涯际。”
这两条材料中提到的“男女之欲”、“无涯际”,似乎都在暗示火属性的存在吧。
土 土属性好像最难解释。我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但最终发现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田径类项目大多在夏季举办而不是冬季,或者为什么大多数项目的比赛场地都选在地面的原因。 实在是对不起各位了。如果有高手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请不吝赐教。
五德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即所谓“五行”。古人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构成的,五者相生相克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结晶,渗透到中医学、建筑学、哲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国古代学者还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把五德和方位、季节、色彩、人体部位及姓氏,甚至王朝的兴替等等相互对应、相互解释,赋予它极其丰富和广泛的内容。
五德配五行,五行为五德之体,五德为五德之用,体用一如。比如,东方为青色、春季,其性为木,德为恭。如果一个人能恭行其道,即能“以德配位”。古代的政权转移,如果和五德、五行相合,政权就是合法的,就是有德的,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相背离,政权就是非法的,就是无德的,人民就有权进行推翻。
拳击,属于刚金之拳
拳击属于拳法类武术,特点是拳出如金属击物,脆快弹抖,刚勇强横,以硬打硬,以刚克刚。拳击者勇武善战,敢于近身搏斗,勇猛精进。拳击的造型也多有锋锐金属之象,比如拳时拇指扣在四指之内,拳如金属球状;攻击时快速、凌厉、干脆,拳如枪炮;进攻防守时双拳外翻,有铁板桥之势,其身如钢铁之躯。拳击拳重力沉,大开大合,勇武威猛,雄风凛冽,是刚拳的典型。
柔道,属于柔木之拳
木主生发,具有生发、调达、升散的特性。其“生发、调达”之性是木的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比如植物春季萌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强大的生长能力;春天人体舒展,精力充沛;乃至肝疏泄、气调达等,无不体现了木“生发、调达”之性。木的疏泄调达,升发生发,使人体生机勃勃,这些又形成木的另一生理特性——条达疏畅。木的条达疏畅调节和疏通人体的气机,使气血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正如拳击家霍利菲尔德所说:“柔道是一项高超的运动,其水平已接近艺术。从一开始到最后,柔道手就一直在运动着。”柔道手在比赛当中,不停地移动,不断地变化身体姿势,或站或蹲、或前或后、或左或右,身体始终在活动着。其技击“采、挒、循、圩、挒、肘、靠”,一招一式,进退自如,轻灵潇洒,有“顺则成曲,转则成随”的木性。
泰拳,属于烈火之拳
拳谚说:“火拳像烧红的炭,随便碰到哪里都能给人以损伤。”其主要特征是拳重力沉,出拳、踢腿时,具有爆发火炎、烈火熔金的气势,威力极大。泰拳的造型也有火之象。比如,泰拳手的手型拳形像火,拳握空拳,拳背有三棱尖角,远看像一团火球,拳法讲究发出爆破劲,发出“烈焰爆心拳”。
摔跤,属于沉土之拳
土有载物之能,具有生长、受纳和包容的特性。正如拳谚所说:“拳打三分,摔打七分。”一米九四的柔道天才穆罕默德·哈克瑙恩说:“当我遇到比我还小的选手时,我便利用我的身体质量,把他摔倒在地。他们几乎不会从地上起来!”
举重,属于润水之拳
俗话说:“水至柔也,水无刚也,然积之则为力,推之则为波,激之则为瀑。由此观之,则水无所不为之也!”这句话揭示了水性至柔,包容万物的个性。而举重训练内容也突出一个“柔”字,主要练“柔功”。比如压肩、臂、腿、腰、俯卧、引体向上等都有很强的“柔力”。
拳击之刚与柔道之柔,泰拳之烈与举重之润,摔跤之沉与拳击之刚……它们之间的刚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