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废了吗?
中国足球没废,但青训做了废物。 中国足球水平低下不是几年或几十年养成的,而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积累的。近代以来,中国的足球运动是在外国人和华侨的努力下开展起来的。 外国人来华传教的同时也在传播西方的体育和足球,最早记录的西方式足球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外来人足球比赛。1895年,中英足球比赛在天津举行。
190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与北京教会学校的学生组成“法比队”,在上海与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和圣约翰大学的球员进行足球友谊赛。此后数十年间,教会学校一直是西方足球文化在中国的重要传播媒介。许多具有欧洲和中东血统的华人后代成为第一批接受现代足球训练的中国球员。他们大多数加入了外国人的俱乐部,参加沪上和广州的联赛,如李惠堂、张宏根、容志行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大量华裔或带有华裔血统的足球运动员开始活跃于中国足坛。这些外籍球员多数来自菲律宾或马来西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根宝、马季、冯志明、黄博文、孙祥、杜震宇等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足协开始重视青少年培养体系的建设。2003年在青岛建立了全国首个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年队——青岛黄海职业足球俱乐部U17队。随后各地纷纷组建自己的青训体系,但投入有限、水平较低且缺乏专业的人才选拔机制,导致青训体系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而部分有条件从事青训工作的机构和个人,因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指导,也未能培养出优秀的青少年选手。
没有。中国足球没有废。至少在理论上,中国男足只要能保持当前的发展步伐,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问题不大,2050年进入世界三强也未尝不可能。原因很简单,从整体足球水平上看,中国只落后世界20-30年,而从个体上说,中国人并不比欧美人差,有些方面还更占优势。而且随着足改的深入,留给足球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比想象中容易得。
1995-2009年,是中国足球的黑暗年代。在这15年里,中国足球由洲际二流跌落到洲际四五流,2009年的国足和15年前的国足,差距巨大。而1995-2009的黑暗足球年代,也正是中国足从1984年开始,用20年时间追赶,将落后世界足50-60年的水平,追到40年左右的时间。而中国经过2009年的大溃败后,随即启动足球改革,其效果在2010年的93国少身上初步展现,中国足球自此结束黑暗时代,以“稳扎稳打”的方式进行第二轮追赶。
如果按照5年一代人计算,93国少距离成年队的崛起,至少需要9-10年,所以2019年前,不可能有质变。93国少作为中国新黄金一代的龙头,随后,95国青(15年世青赛16强),97国青(16年亚少赛8强),99国青(17年世青赛预选赛),每代都算得上人才辈出,成绩也可圈可点,而且这些新黄金一代,都是足改后“用正确的事训练正确的球员”下诞生,与当年用超龄球员凑人数,为成绩赌一把的95国少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93国少于2017年左右陆续完成国青及国少的使命,正式进入国内联赛,从其过去3年在恒大等俱乐部和中超的表现中,可以看到,这批球员的普遍水平确实要高于此前的球员,其成长性,也更合足球规律(前2年稳步提升,第3年即2018赛季爆发的球员超过六成)。换而言之,93国少是新黄金一代的起点,随后的95、97、99三代,其起点更高,提升速度更快,因此2019年将是新黄金一代正式崛起并向世界足发起挑战的元年。
2019年虽然还属于中国足的过渡年,但和2018年的过渡年,其意义已不能同日而语,2018年的过渡主要是为2019年完成新老交替,2019年的新老交替将以93、95年龄段球员为主,他们在国家队将真正挑起大梁,其提升和磨合的空间还有3年,2022年是其出成绩的元年,冲击世界杯决赛圈,将不再是梦想。而2026年世界杯主办国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世界杯将首次扩军到48支球队,届时中国队将第一次站上世界杯决赛圈的赛场。
2026年世界杯上,95年龄段处于27-29岁的黄金年龄,虽然从整体实力上看,与世界足还有20年左右的差距,但在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北美,在拥有众多新晋世界杯决赛圈的鱼腩对手,小组出线绝不是梦。如果能小组出线和欧美球队进行淘汰赛,将是检验中国男足真正实力的开始。而下届世界杯,国足将面临断档危机,97、99年龄段虽然球员数量有保证,但由于年龄限制,无法形成像95年龄段那样的集团优势,2030年将重回2022年的处境。
而从2034年世界杯开始(2035年国足参加),国足将正式完成追赶世界的历程,真正跻身洲际一流团队(世界前35名),2038年将首次具备冲击世界16强的实力。之后,每4年一个轮回,中国男足将在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前5名甚至3名,真正跻身世界足豪强行列,从95年龄段开始向世界足发起挑战,到2050年前后真正跻身世界足豪强行列,这个过程需要100年,是中国足球复兴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