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行是什么意思?
金、水、木、火、土一一对应的是佛、法、僧、戒、舍,这是五乘基础,也是五蕴、七觉支等的物质基础或者载体。 当然这些在佛经中说的很详细,但是这样讲好像有点玄学,我们来看原始的佛经中的记载: “何等为五?一者色聚,二者受聚,三者想聚,四者行聚,五者识聚。如是五种是名集趣之因。”(《入胎经》) “云何为五?一者身业,二者语业,三者意业,四者烦恼,五者随烦恼。如是五法应知是染污因。”(《分别缘起初决定义经》) “有五因缘能得正慧。何等为五?一、亲近善知识故;二、听闻正法故;三、如理作意故;四、无邪见故;五、具戒律仪故。如是五法为得智慧当勤修学。”(《广博严净菩萨经》)
“复次,须菩提!菩萨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当精进听受正法。所谓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多的法门。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精勤听闻受持诸波罗蜜多,若能如说修行,速获众多功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可见这“金、水、木、火、土”对应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就是“佛、法、僧、戒、舍”。
后来的人可能觉得五个太少了,不够分,于是又增加了“日月光、音声、香、水、风、空”作为第六轮,也就是六波罗蜜。其实这些在佛经中也有依据,比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就说: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从久远劫来,耳闻如来所有法语,虽复忆持,而不能解其义趣;由不得佛,及大乘众,闻法利益。’
尔时,世尊以大悲眼观无尽意菩萨,而告之言:‘善男子!汝不应愁,莫怀忧惧。所以者何?我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于彼十方无量国土,不可称计诸佛世尊所,闻法供养,受持不忘。自心开解,常得出离,生死苦海。’” 所以这六波罗密多其实还是“佛、法、僧、戒、施、闻”。 至于第七轮,根据我的了解有些人将“信、戒、惭、愧”加上,因为它是戒律中的“四德”。不过按我的理解,这四种德行应该属于“人天福德”,不能算是出世间的功德,所以不应加在六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