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象征生肖是什么?
“象”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在印度宗教里是神圣的动物;在中国古代的神话里则是上古帝王舜的化身,《山海经·南山经》载:“(贲禺)其状如豚,有角而黄身,名曰象,是惟木象。”“象”还是一种香的名称[1]……而在我国古代十二生肖中它却是排最后一位的,即十二地支中的末位——亥。为什么把地支末尾“亥”配属龙的形象呢?这得从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关系讲起。
在我国古代,根据天干和地支分别对应阴阳五行,形成六十干支: 甲子、乙丑、丙寅……壬午、癸未、甲申……庚辰、辛丑、壬寅……已酉、庚戌、辛亥…… 其中,每个干支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周期。由于每年都是阴历年365天或阳历年366天,所以到了某个年份用该年的天干地支再重新标定一遍,如此循环往复。
比如2016年是丙申年,2017年是丁酉年,2018年是戊戌年,2019年是己亥年……又因为每年的第一天总是正月一日或者公历1月1日,所以我们通常用农历新年作为春节,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标记年份。这样,每一个新年初始,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万物皆是新鲜稚嫩的样子,我们便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然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在阴阳五行的逻辑里,“亥”对应的是河图上的北方坎宫,方位属水;而“子”对应的是正北艮宫,五行仍属土。《说文解字》曰:“亥,核也,凡物之核者皆属亥……”可见“亥”本指果实等植物中坚硬结实的核心部分,这种特征在古代正是龙的形象所具有的。
《庄子·天下》中有“啮缺问于王倪”一段对话,其中“啮缺”问道:“至人何谓也?”答道:“古之人其知甚少,故足,今之人其知甚多,故失。”于是“啮缺”又发问了:“是何故?”回答说:“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者也。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这里所说的“德有所长”指的是龙的性格如水一般,“形有所忘”则指龙的形象常被用在祭祀之中。
古人将那些不能言说的道理寄托在龙的身上,让它盘曲、蜿蜒,用形象去表达抽象。于是龙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成了吉祥的象征。而农历正月恰逢冰雪初融,雨水绵绵,正所谓“草芽尖尖,杨柳依依”之时。此时,大地回春,万物生发,不正是新生之象吗? 所以说,把亥配上龙,把农历初一当作春节正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