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间银行推迟贷款?
这个新闻出来后,网上很多说法。有人说这是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紧缩导致,有人说是因为民间借贷市场出现利率飙升现象(最高达100%),甚至有人说是银行间同业业务受到限制导致的。 总之众说纷纭。 我想说的是,这些传言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只对了一部分。真正的原因其实就两个字“控险”。 因为2015年那一轮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许多工业领域的风险被释放出来,银行的不良率也达到历史高点(四大行不良率达到约2%,接近监管红线)。
为了控制风险,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包括设立普惠金融部等。同时,针对银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是动作不断,比如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引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对冲等等。 但是,风险总是有一个从产生到释放的过程。而这一轮资产风险的主要源头在于非银金融机构尤其是融资平台和企业集团,它们往往是同一拨人做同一件事-先借后贷。也就是说,在一级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发行债券或融资,然后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自己的债券或还款。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金空转,实际上并没有增加社会总体的资金量,只是把银行的钱换成了企业手里的钱,并以此为企业提供了运营资金。虽然这种操作没有增加社会的实际资金总量,但是其融资的成本却往往较高,而且有价无市的状态也会使得资金的供给方形成对风险的预期,从而提高利率的水平。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轮去产能和去库存的过程中,原本应该向实体经济的贷款大量流入了资本市场,推高了股市和债市,当然也就提高了社会融资的成本。 对冲这种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风险偏好,于是我们看到在银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下滑的情况下,利润绝大部分被用来计提坏账准备金,而不至于让风险在资产负债表中暴露。
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国内银行之所以能够收取如此之低的存款利息(相对于CPI增速)并不是因为银行的贷款利率很高而是由于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在银行间的头寸调节来变相收取手续费(其实本质上是存款货币创造的费用)。如果考虑到这部分收入的话,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实际上并不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有大行贷款收益率不到4%还要拼命放贷的原因所在——因为它们的利润空间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