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字五行属什么意思?
《说文》“彖,兽之隽也”段玉裁注:“谓善断割如兽之有隽齿者,故得为断割之义。古书多以彖为断割意,则当以隽解彖,不必如许氏说从刀。”按此说甚是。本义为兽中之隽,引申泛指万物中具有特长的种类或个体,再转指具有某种特点、特征的事物及现象等。
《广韵·泰韵》:“彖,彖辞。王肃云,断卦者也;又,彖,牛也。” 《尔雅·释兽》郭璞注:“今河东出骏马,名曰‘玄鬃’,言毛黑而髦锐如鬃鬣也……东齐谓之‘騊駼’,彼言‘騊’而言‘駼’耳,亦北方马也……” 《说文·牛部》:“公牛曰犊,公羊曰羝,公豕曰豖。” “兕”为雌犀牛角,“象”则为雄犀牛角,见《说文》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有这样一个关于“象”的词条:“象,南越珍兽也。似麟而大,背上有角。”这是“象”最早的定义了,也是我国最早记载大象的文字材料之一。在西汉末年,中原地区的人们对象的认识就比《说文解字》早得多——象就是亚洲象。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除了体型大小的区别外,亚洲象与非洲象的主要差别在于象牙的长短和弯度上。
汉代时,中国已经将两种象牙分别称作“象牙”“象齿”。由于当时对这两种象的区分并不明确,所以出现了用“象牙”一词统称两种象牙的情况——也就是说,到了此时,虽然人们对这种动物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但还没有给它造出一个确定的汉字来称呼它。 据文献记载,汉晋年间曾一度把印度野牛当作大象看待(即现代的非洲野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西晋后期才得到纠正——“大象”终于成了正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