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字五行是什么?
西,汉字,读作xī ,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夕”的本字,即日落、夜晚的意思。由于古人根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以“西”来表示时间,并引申出西方、西域等含义。《庄子》中有记载“东面而立,见昭丘多子”意思是说面朝东方而站,看见很多小孩在玩。
西从字形上看,像两只手举着月亮,本义就是“夕”的本字,即日落,晚上之义。西又因与“夕”相通,“夕”的本义是日落,所以“西”也引申出夜晚、西方之义。
作为方位词,“西”指称范围极大,几乎整个大地都属于它的辖制之列。比如人们常说“西域”,《汉书·张骞传》中就有记载“于是张骞始纳妾,言者颇有微辞。骞曰:‘匈奴且入塞,而妻遂没于胡。’母怜之,乃缘边塞求归。骞持节为使,令妾侍行。日没国,留居一十九日,身及随从皆得疾,卒不得前。’”这里所说的“西域”,其实是指现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的一部分。
当然,古代中国对西域的管辖并不止于现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而是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在内。据汉代学者班固记载,所谓“西域”,指的是“匈奴西界有弱水西王,尽乘象而战,自弱水西至于葱岭,数万里内复有国”(见《汉朝帝王年表》)。也就是说,在古代丝绸之路西行,远远超过了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而是到达了更遥远的地方。这一点,可以从现代语言学家叶尔羌所著《突厥语大词典》得到验证。该书详细记述了古代突厥人向西迁徙的过程。他们首先来到阿姆河(今阿富汗北部)以南的地区,后被当地国王邀请,往东迁至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斯坦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一带生活;再后来受到另一波突厥人的攻击,再次西迁到巴尔喀什湖以东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