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国中路谁的席位?

公羊婧明公羊婧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看完《觉醒年代》第38集(全42集),陈独秀在中共二大结束后从上海赴广州前,在上海的这段戏很能说明问题—— 前面已经看过很多分析了,这集里陈独秀跟李达、周佛海的意见分歧根本还是他不愿意放弃无政府主义,坚持“党外合作”而不是“党内合作”,结果跟李、周的“党内合作”论争越来越激烈,最后不欢而散。

陈独秀离开上海前往广州途中,在船舱里对着镜头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看见他们(指国民党)搞得不错,所以他们就渐渐来拉拢我们了……现在他们已经承认我们是共产党了……” 陈独秀这段话看似平淡,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对国民党的怨念。 他心里其实一直觉得是国民党拐走了自己的老婆,所以对待国民党他从一开始的友好与合作变成了后面的不满与疏远;而他对共产党的感情则一直是在亲情与友情之间。

这也是为什么《觉醒年代》把陈独秀的视角放到最多的一集。这一集也通过陈独秀的所见所闻最充分地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情况:有吃人不吐骨头的地主豪绅,也有老实本分的穷人;有打着“革命”旗号的伪军,也有真正的革命者……陈独秀作为最早接触社会主义的思想先行者,他的理想在现实中一次次被打碎,因此他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当初那么坚定的信仰如今看来是多么的可笑!

于是陈独秀开始迷惘了…… PS:这个片段的导演好有趣啊,居然给了一个后脑勺特写哈哈哈哈哈哈哈。

冼晨桂冼晨桂优质答主

1. 这个问题是建中君问的,我猜测题主也是建中校友吧(不是建中的话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情感);

2. 建中学生对这条路的感情是非常非常深的,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即使我们毕业了去外地工作也会常常想念她(比如回上海的火车上或者出差时经过她的街口),更不用说在我们小时候住在学校里的日子了——那时候大家住宿舍吃食堂,晚上一起做作业学习,每天傍晚在操场打羽毛球和踢足球,每周三和周五有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晚会或电影放映……

3. 虽然我对这里很熟悉但在这里生活了那么多年却从来没有仔细留意过它的面貌,直到有一天我从国外回来再回到自己的母校,突然发现她竟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变化,一时百感交集。

后来我想通了,不管如何改变建中和我们是割舍不掉的存在着的联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