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五行中属什么?
“行"字是现代汉语规范字形,古书(包括古代简帛材料)多写为“亍”或“卝”。 “亍”(chù)见于《广韵》,注云:“亍,步也。从彳,音初。一曰步亍。今作‘处’。”“卝”字见于《集韵》,引《说文》云:“卝,种也。从艹,声。今作‘桂'。”可见这两个字古代的读音和含义都与“桂花”的“花”字很接近;而且与“行”字的古本读音也很接近。因此古人命名以“行”为偏旁的字时,往往借用“花”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字“行”旁用“花”,如“蘅”、“芳”等字。 至于这个“行”字,它的本义是什么一直有着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像行人步行之形,所以本义应该是“道路”的意思【1】;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象形字,表示的是人们用舟车出行,其本义就是“交通”的意思了【2】。以上两种说法其实只是解释了“行”字的引申义,都忽略了它的本义,即古人开始创造“行”字时的本意。我们仔细看看“行”字的字形演变就会发现,它的本义应该是一种行走的状态,或者说是人在地上爬行的姿态。
我支持第一种观点,认为“行”的本义是道路。理由有三:
一是从字形上看,“行”字就像一个人躺在地上,头脚都用肢体去表达,中间则是一串的足迹,这正像是人在走路或者爬行的样子。而“辵”(chuò)字则是左边一个人右侧一只脚的形态,也是人正在走着的形象。如果“行”字代表的是交通工具——比如舟船,那么“辵”字才是合适的选择。可是现代汉语词典却将“行”字配列给“辶”部,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从“行”字的造字方式来看,它是一个会意字。会意字都是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偏旁组合而成的。其中偏旁的意义往往表示这个整个文字的含义。既然“行”字是由“行”和“戈”两个偏旁组成的,那么它的意义就应该跟“行”和“戈”都有关系。
三是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看,“行”的本义应该是道路。因为“路”字本身就是一个指事字,它上面的一横表示的是道路的起点,下面的一竖表示道路的延伸。而这个“路”字的下部结构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可详见我的文章《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路”字考源》。相反,如果“行”的本义是交通的话,那么“路”字就显得莫名其妙了。为什么是交通要道才会出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