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尚五行属什么?
《学记》中提到的“五行”是阴阳、八卦、六十四卦,和今天所说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内涵不同。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今天我们说五行,一般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这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认为世界是由这五种物质构成的。 先秦典籍《尚书·洪范》里有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这里提到了五行,并指出了行与物的对应关系——“物”是水、火、木、金、土。每行各有一个形象比喻——水是“润下”,火是“炎上”,土是“稼穑”(谐音假借),木是“曲直”,金是“从革”。
到了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补充了“五行相生”的理论: “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体炎上,二物性情相通;
由是观之,则知木旺得火而茂盛矣。”“土盛得金,金宁于土,乃成其坚刚;
何谓其形然?盖五德之次,土居中央,达于四方。是故天地称中,万物称为方。土居其中,莫与相胜。四边之人,莫不敬畏。由此而论,则知土旺得金而有威望矣。”“水至润下,金得水养,乃成其刚;
土得水沃,而成其秀;火得水济,而成其明。故五行不废水和土,而能齐其功,行其令者也。此其所以顺天休命而复归其本位焉。” 同时,他还提出了“五行相克”的理论: “木克土者,土不实而木幽囚。
故山岳高耸,丘陵平原,皆木所制。”“火克金者,金销铄而火炽灼。
故金为火囚,珠玉为火所化。”“水克火者,火熄而水深。故江河湖泽,大海深渊,皆水性也。”“金克木者,木衰绝而金隆盛。
故刀镰斧凿,剑戟铲锄,皆金制也。”“土克水者,水泛滥而土积载。故陂池沼泽,宅舍园圃,凡土之所处者,皆水土相得而致滋养焉。” 这样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学字五行属性为金,学字的五笔输入代码为:gffgg,五笔字根为:冂小乂人,学字为上下结构,部首为:冂,汉字编号为:5b41,笔画数:9,仓颉yy,广东话音标注为:hlup6,四角号码为:70214,郑码:iupu,电码:7819,学字UNICODE码:
U+5b66,四体字库:小篆、金文、甲骨文、战国文字,手写体:学字书法作品欣赏,康熙字典:无页,请参考新华字典,说文解字:无页,请使用搜索引擎,笔顺:横、竖、提、撇、横、折、撇、横、横。
“学”字姓氏的由来:1、源于官位所取,周代有“六学二馆”,“学士”是执掌“六学二馆”教习、管理事务的官位。“学”念何、可、古、斯四音,后作姓氏者有分布于苏州府人户。2、源自黄帝姬姓,出于姬姓鲁穆公胞弟姬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姬显乃周文王姬昌的十四世孙,任鲁穆公之季弟,受封于鲁学邑,其裔孙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学氏,世代相传至今。3、古代各民族、各部落之间发生战争、争斗,战败的民族,被胜者融入中原汉族,其文字、语音和生活方式随之同化,史称“族汉化”或“汉化族”,“学”在《百家姓》中未被收录,应为“族汉化”或“汉化族”。4、源自子姓,出于商纣王幼子禄父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商纣王帝辛之幼子叫帝禄,字禄父。牧野一战,成王“封比干墓,释箕子囚”,唯独把禄父囚于洛邑囚狱,令其有朝不得归商,有家不得回殷。数年之后,成王念及同祖血亲亲情,将其释放。由于禄父受商亡惨事所慑,亦惧怕周王怪罪,于是遁迹于洛邑郊外的一个叫“学”的小城,以“学” 为氏,称学氏。5、源自妫姓,出自春秋时陈国公族之后,属于以居住地名称为氏。姬弃字公孙,春秋时陈国宗族子弟。周太王第十五世孙妫陈灵公之时,陈国政局大乱。姬弃为避祸,带领子孙入周。西周王朝封姬弃于洛邑郊外一个叫“学”的坞堡,姬弃的后裔子孙便以“学”为姓氏,称学氏。学字在康熙字典中没有收录,故需参照新华字典和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