荬的五行是什么?
“荬”字,金文作“荬”,字形像两棵草并排生长,上部的“艹”表示植物的茎叶部分,下部的“买”或“卖”表示植根于地下的部分(根与茎的部分);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根草简化为一;隶书则变成了现在的笔画简省的字形。
《说文》认为“荬”就是“草之可食者”,即可以吃的草,据此解释“卖”就是“市也,买卖的意思”,而“买”则是“求也,购买的含义”。可见,“荬”“卖”“买”其实同源。
古人用“买”或“卖”来表示交易,用“买回”“卖出”表示交易的完成,用“买入价”“卖出价”表示交易的金额,用“买主”“卖主”表示交易的对方,用“买路钱”“卖命钱”表示交易的工具和代价等。 除了用作名词表示“卖、买”之外,“买”还常常用作动词表示询问,这个意为“问价”的“买”读作mái,如《战国策·齐策二》:“(田)文往买其布,曰‘甚贱’。”
“卖”还有“出丑”“丢脸”“出卖”“倒贴本钱做生意”“败家子”等含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卖”的繁体字“賣”还可以用来表示戏曲中女子扮演的男子角色。
姓氏“荬”的五行为木,根据康熙字典及周易取名的注解,姓氏“荬”字在天干中对应的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甲,在地支中对应的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对应的为亥。
一、字义:1、一种草本植物,亦叫苦荬菜、苦曲菜或春黄菊。2、象形。本作“菓”(mǎ)(木字旁)。“菓”亦当“荬”字用,盖本属一字。本义:一种野菜名。
二、姓氏:中国人传统的姓氏之一,属于多民族复合性姓氏,是汉族和满族的复姓,但两民族的“荬”姓不是来自同一来源。汉姓“荬”出自“菓”姓的简写音译。“菓”姓出自先秦时陈国(河南淮阳)宗室。满族的“荬”姓即满文本字“马鲁瑚”音译而来。“马鲁瑚”是满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是女真完颜部的支系,其女多作为清代皇家的后妃。汉姓“荬”氏主要在华北、东北等省;满姓“荬”氏主要在东北各省。
三、音韵:一声。
四、字形:上下结构。
五、繁体字:木字旁加简体字“荬”字。“菓”的繁体字写作“菓”,汉字总笔画为13画。而“奶粉”的“奶粉”,简体字写作“粉”,繁体字也写作“粉”,不是“菓”,要注意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