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里马术?
国内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二线省会城市(沈阳大连石家庄)以及小城市(各地自治州盟市)。 马术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一线城市的马术俱乐部无论是从基础设施、教学体系还是教练人数上都是最好的,而且能接触到国际级赛事和人才。以北京为例,作为奥运马术项目的举办地,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加之首都拥有很多国际化大企业,所以高端马术俱乐部在北京遍地开花。如华彬庄园、恒大莱德马业、北京金隅、中奥马球等。这些俱乐部除了有训练比赛的马匹之外,还有不少纯种赛马,如英凌风、图鲁兹、阿帕齐、哈基宁等。
二线城市马术发展相对滞后于一线城市,但也属于比较新兴的高消费娱乐项目。以沈阳为例的沈阳皇朝马术俱乐部,是东北唯一一家集马匹饲养、马术培训、马球运动、马疗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马术俱乐部,拥有标准马场、U型场地及儿童游乐场。此外还有马岛马术俱乐部(大连)、铁西马汇、沈阳星耀马术俱乐部等。
最后就是三线城市了,虽然也有类似马术运动的骑马项目,但多用在旅游和休闲娱乐方面,专业性不强。
新疆马术文化是中华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民族,世代在这里草原上繁衍生息,马背上的游牧活动创造了丰富的马文化。新疆有天山马、伊犁马、焉耆马等优良马种,在新疆马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伊犁在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伊犁素有“中国天马之乡”,伊犁马驰名中外,是培育和改良其它品种的宝贵资源。
一、伊犁州直丰富的马术文化旅游资源
伊犁素有“大西洋深吻的最后园地”、“塞外江南”的美誉,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通道,是孕育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摇篮,伊犁有着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同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绿色生态环境,更是为民族风情增添了魅力,成为伊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1、伊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伊犁河谷地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因受南疆北疆分水岭山脉阻挡了北冰洋气流和因有西南方向伊犁河为通道,能够接受大西洋暖流北上,使伊犁河谷形成特殊的“三山夹两盆”的小四环气候区。不仅有雪域高原的特色,更有江南风光的韵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来描绘伊犁草原,更是恰到好处。夏季凉爽宜人,平均气温只有18度左右,是避暑疗养的好地方。这里不仅具有优良的自然条件,同时,还具有开放而富有的多元性文化。伊犁维吾尔、哈萨克、汉、回、柯尔克孜、乌兹别克、满、蒙古等4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各具特色。
2、伊犁绚丽多彩的马术文化旅游产品
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中,马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和突出的地位,人们不仅把马视为家庭财产、生活和劳动工具,而且视为亲密的朋友。在他们看来,没有马,人就站不起来;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马能与人共患难,甚至能用身体救主。伊犁河谷中的巩乃斯、唐布拉、昭苏草原等都是盛产良马的地区,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养马史和驯马史,更蕴育了多彩的养马文化和以赛马、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马上拾哈达等独具特色的传统马术活动和游戏,使马文化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疆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伊犁发展马术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伊犁是一个以农林为主,农牧林结合,工业和第三产业有一定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综合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糖、棉、毛、奶、瓜果生产基地和亚欧各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伊犁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北有伊犁、南有桂林”和“东有苏杭,西有伊犁”两大旅游品牌格局。1996年,伊犁被定为我国首批16座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当前,伊犁的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已具备开通空中走廊的条件,并已开通至乌鲁木齐、北京、兰州、西安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俄罗斯伊尔克兹克等城市的航线。西起霍尔果斯中哈国境线,经伊宁、巩乃斯、尼勒克、新源、特克斯、昭苏至木扎达拉山口的2000千米环线高等级公路已经初具规模。伊犁的住宿、餐饮也已具备一定规模,可同时容纳2万人次住宿,并且宾馆、饭店遍布各县市和边贸口岸。伊犁州直有4A景区3家、3A景区8家、2A景区5家;全州共有星级酒店31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9家,三星级酒店10家,二星级酒店10家。此外,还有众多的招待所、家庭旅馆等接待床位,接待游客的设施、基础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安定,治安秩序良好,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伊犁发展马术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