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企业在国内上市?
2010年之前,国内A股市场一直是采用核准制,只有符合监管要求的企业才能上市,因此能够登陆A股的几乎都是“优等生”。 到了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历经风雨后终于走上了市场化之路,开始实行核准制的改革,被称为IPO注册制。
注册制下,企业的上市条件不再固若金汤,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且通过证监会审核就能成功上市。同时,交易所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进行事后审查,这意味着上市流程的透明度更高、审核周期也更加稳定。
实施注册制以来,上市公司数量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截至2023年2月9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达4869家(其中沪市主板4695家,深市创业板174家)。从行业分布来看,近半数是制造业企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行业分别有688家和642家企业上市;地区来看,江苏省最为集中,达到997家,其次为广东省749家和浙江省443家。
当然,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也必然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在全面放开的同时,必然会有大量素质低下的企业挤占本来已经非常有限的资源,从而拉低整个市场的水平。这也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一直面临的问题之一. 那么,哪些企业是“良币”呢?按照监管层的定义来讲,就是能够实现规范运作、诚信经营的企业。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做到这一点不难,但是要想做到最优并不容易。而对于想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公司而言,满足这个基本的要求就已经足够让他们脱颖而出,顺利实现上市了。
证券交易所是为股票、债券等证券的买卖提供场所和相关设施,组织并监督证券交易活动有序进行的市场机构。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务院于1992年下半年组织起草了《公司法》,规定中国境内的公司发行和交易股票、公司债券,应当遵守“公司法”。后来,起草小组又根据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并吸取公司法的部分内容,单独制定了《证券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1998年12月对《证券法》进行审议后,于次年7月通过了该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证券公司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的法人,它是证券交易的中介,并在证券市场中充当交易商和经纪商的角色。证券交易商是指同时参与证券买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并为了自己的帐户,或代其客户的帐户而买卖证券的机构。证券经纪商则是指在证券市场中专门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的中介机构。中国的证券公司按经营方式可分为:自营业务经营和经纪业务经营。
证券公司分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纪类证劵公司。综合类证券公司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从事证券经纪、自营、承销、受托投资管理、证券投资咨询、资产管理、财务顾问、中国证监会认可的投融基管理和销售等业务。经纪类证劵公司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只能从事证券经纪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