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路向何方?
转型不是目的,盈利才是! 升级也不是目的,活下去,活得更好才是一种追求! 对于大多数的台资企业来说,特别是那些台商在大陆投资兴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的转型和升级无非是从“制造”到“智造”、从“产品”到“服务”,或者说是从OEM到ODM/OBM的过程而已。
以宏仁集团为例,去年开始他们就在广东的工厂陆续停产,其原因为何?该集团总裁赵宁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说:“我们的产能已经没有市场了……我们要转型,要做高品质的产品……” 其实,所谓的“没有产能”不过是该集团为转型而寻找的借口罢了——其实,只要他们想转,什么理由都能找到。
纵观宏仁集团的发展史,它不过是从台湾的“玻璃纤维布”产业转到大陆的“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再转到“光电新材料”产业的转变,只不过这种转变得益于国家鼓励台商项目转型和升级的政策支持才得以实现。 而这种借助政策之力实现“顺势而为”的转型是不是一种主动选择呢? 我觉得未必,更像是被动的“求转型”,否则为什么台湾本身并不发达的光电子产业会在当时被作为重点引进呢?
我猜测像宏仁这样的台资企业很多都处在“为了转型而转型”的状态中,他们往往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思考,在转型的路上很容易迷失方向。 相比台资企业的转型之难,大陆的企业则非常容易,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根”的问题(所谓“回归大陆”不过是把生产线搬回国内而已),可以心无旁骛地寻求创新发展。 在我看来,台资企业的转型之路应该是要摆脱“为转型而转型”的被动局面,寻求有创新力的突破;而不是简单地从一个“低端制造”转向另一个“低端制造”。
台资企业在大陆经济的发展中,在过去30多年内创造了很大的财富,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大陆的产业转型、经济转型中,他们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首先,台资企业应该说它是中国经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30多年,两岸关系大体上是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往前走。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的制度环境的完善,基础设施的便利,人力资本的成本相对低的特点,吸引了一大批台资企业到大陆投资。
我们过去台资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那么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到入世之前这个阶段。那么台资企业入世之前在沿海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大陆土地租金比较低,人力资本成本比较低的一些要素,来吸引台资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面发展。特别是我们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江苏、上海这一带,电子信息业特别发达,成为全球IT产业的生产基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呢,应该说在入世之后。大陆的经济体制呢进一步地完善和进一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主流之中。特别是我们国家这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地快,内需市场不断地扩大,吸引了台资企业继续向大陆沿海地区在入世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转移。那么入世之后除了我们的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之外,也推动了我们大陆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像一些汽车、摩托车、轮胎这一块发展特别的旺盛和突出,成为两岸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应当说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对我们大陆的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江苏、上海这几个省市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过去台资企业的发展它主要还是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那么现在我们大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推动之下,我们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行我们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我们台资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为我们在一些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们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因为我们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低,土地要素的租金低,制度环境也在改善。同时我们还有我们的一些国家级或者省级的一些工业园区,那么对台资企业入驻这些园区给予很多的税收方面的减免政策,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一部分台资企业往中西部地区去转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台资企业如果要保持更好的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我想它应该向四个高端去发展。那么第一个是向大陆的高端市场发展,因为大陆现在内需市场消费正在不断地升级,那么对于一些产品质量要求高,同时附加值比较高的一些产品,大陆的市场需求在急剧地增加。而台资企业在一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上面还是有经验的,也有一定的独特的优势,在大陆市场发展也是大有可为。
第二呢,台资企业应该向高端客户去发展。大陆这一段时间有一大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国内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在崛起,那么他们对于一些高质量的零配件和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那么台资企业可以与大型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配套,围绕这些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进行产业的配套,在这些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里面去嵌入自己的产品。
第三个呢,台资企业应该向服务贸易的高端去发展。因为过去我们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产业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制造业,在服务业的投资还是不足的。那么大陆在这一段时间要加快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因为我们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很多的开放的承诺需要继续落实。那么在这一段时间,我们的服务贸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国家也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是新的发展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台资企业可以发挥它在服务业投资和运作上面的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他们在金融、房地产、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法律咨询、会计审计以及工程设计这些领域里面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加快他们向服务业去发展,特别是向高端服务业去发展。
第四个呢,也可以向资本的高端去发展,因为在大陆经济新常态之下,大陆的资本输出的空间正在不断地扩大。特别是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之下,沿线的很多国家对中国资本需求非常大。大陆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资本的形成能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一直保持在45%左右的这么一个很高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向海外进行资本输出的条件正在逐步地成熟。那么台资企业可以发挥它国际化比较成熟的这么一个特点,也可以参与大陆企业向海外去转移,也可以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按照市场原则去进行资本输出,这样使它可以达到一个更持续、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