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算消费么?
从经济学定义上看,“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财富。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消费”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主体(个体或群体)对物品或服务的获取;二是指这种获取是由市场机制(价格、供求)决定,或是非市场机制(计划等)决定。 显然,投资并不属上述定义中的“消费”范畴。因为,
1.投资者购买股票或其他证券,并非是为了直接获取生产经营的物料和劳务,也不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
2.对这些物品或服务的需求,也不是由市场机制或非市场机制决定的——虽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投资需求的确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需求。
从经济模型看,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化满足,在给定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会买最多的商品(即满足程度最高);相反,如果收入减少,则消费者只能买少一点的商品(即满足程度较低)。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交易量。 但是,企业的行为并不是像消费者那样理性地求最大,而是求最小——也就是要使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从理性的企业角度来讲,它会在给定的收入下买最少的原料,雇用最少的工人,并努力将成本和支出降到最低。但是,如果收入增加,企业并不会像消费者一样去买更多的东西,因为它不会追求最大的满足,而是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收入给定的条件下,无论是商品的供给还是需求,都不会因企业加入而大幅增加。可见,在企业层面上的决策,并不是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企业的这种行为并非“理性选择”。 凯恩斯主义就不能准确地解释所有的经济运行现象了。新古典主义在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张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投资则是从属的。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总是从消费出发来研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