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老师?
代表老师的,非生肖鸡莫属! 为什么是鸡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古代,学舍谓之“庠”;而到了周代,学舍又叫“庠序”。 《礼记·檀弓下》中有言: “行丧于郊不哭;反,市则哭。哀戚之反之也。故曰‘丧逾前’。” 什么意思呢? 古代规定,在城外执行丧礼时不哭,进城后才开始哀恸痛哭。这是按照办理丧事的时间先后顺序制定的礼仪规则。 所以如果古人送葬至城外就悲痛欲绝,一路哭着回城的,就要被批评“反,市则哭”,哭得早了可不行。
但是,如果古人办丧至郊外却哭不起来,这就说明内心无比悲痛,甚至超过了在城内哭。这种情形,孔子评价说: “善哉!洵所谓‘丧逾前’矣。” 这句话中的“洵”是什么意思? 金文“荀”字写作“”,即从“从犬,句声”,可见“洵”的古形,像一条小狗蹲坐在房檐底下。 本义指狗趴在屋檐上,引申指“诚实、真诚”的意思。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送葬到野外时虽然没哭,但进城里开始哭的时候,那眼泪真是如泉涌一般啊! 其实这就是在比喻学生在课堂中听到老师讲课,起初可能没怎么认真听,感觉像是走了神,心里面有点愧疚。 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渐渐进入了角色,被知识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于是脑海中像打开了闸门,那回忆和感触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时候再批评他们“反,市则哭”,其实已经晚了。 学生内心里的感触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那感情就好像在诉说着: 我真希望能把失去的老师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啊!
所以,用成语“感同身受”来描绘这场景再贴切不过了。 而“同感”的“感”字古字形就如“感”现在这样,上面是一只手臂,下面是一个“士”(古代的士兵或士人)——整整齐齐的一群人沉浸在同样的感伤之中。 至于为什么是生肖鸡代表老师呢? 因为古文字中,“帝”“祀”等字的形状都仿佛一只正在祭祀的鸡。
而“司”“志”等字的字形就像站在祭坛中间的公鸡。 还有“祭”“慰”等字的字形如同举着酒器的公鸡。 可见,公鸡在古代祭祀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那“先民们想象的眼睛”(郭沫若语),时刻帮助人类与天人之间传达着信息。 而老师传授知识,不也是如此吗? 在我们心中,老师就好比那“帝”,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