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土命有什么?
农历七月,为立秋之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及南移动,气温逐渐下降,但暑气犹盛,进入处暑节气后,天气渐渐转凉,正如古语所说“大暑小暑不算热,立秋处暑正当炎”; 农历八月,白露节气,气温开始逐步下降,草木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白亮晶晶。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露为名。
农历九月,寒露节气,此时雨水渐少,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明显降下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农历十月,霜降节气,含有深秋的意思。此时天气渐冷,草木枯黄,雁鸣凄清。霜降,标志着秋天向冬天过渡的开始,是阴阳转变的重要节点。
十一月冬,大雪冬至。“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冻天寒,未若今日之温阳。”小雪时节,气温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很小且不会长时间停留。冬至来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短之至,日月往来,周而复始。
腊月初八,小寒大寒。腊八节,俗称“腊八”,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这个词起源于汉代,东汉崔駰《四民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必接。”在腊月期间,要迎接新年的到来,要祭祀祖先,恭送旧岁。
正月立春,万物复苏。“东风吹散马槽雪,乌鹊南飞觅宿处。”这是冰消雪融、万物萌动的季节。立春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开始,但是气候依然寒冷,“水冻草衰,百虫蛰伏”。
二月惊蛰,春分节气。蛰伏于地下温暖的昆虫开始醒来,四处活动;春分,阳光灿烂,昼夜平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不断升高,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月清明,谷雨节气。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唯一一个节日与节气同名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清明,三月中。谓气清景明,万物显荣。”
四月立夏,小满芒种。立夏预示着告别春天,开始步入盛夏。《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这样说立夏:“夏,假也。物至假期,故谓之夏。”小满则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饱满但未成熟的状态。小满一到,夏收农事即将开始。
五月芒种,夏至小满。时值初夏,气温继续上升,雨量增加,空气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芒种芒种,忙种小麦”,这时节正是南方早稻插秧和北方麦收的季节。
六月小暑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时至小暑,已入伏天,“三伏”开始。小暑节气特点是闷热高温,大雨增多。
七月立秋处暑。“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从立秋起,万物收敛,天气逐渐转凉。
八月白露秋分。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增大,夜间常有雨水出现。
九月寒露霜降。气温迅速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十月立冬小雪。冬季正式开始的时间。万物凋零,寒风刺骨,水冰地冻。
十一月大雪冬至。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冬至是大寒之后的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十二月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小寒胜大寒,滴水成冰。年关将近,准备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