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属什么生肖?
“发”字在十二生肖中对应的鼠,子鼠。 《史记·仓公列传》载有:“是岁,天子始建汉武帝元朔四年。”《汉书·武帝纪》亦载有:“春,正月……乙卯,天子始幸雍,祠五畤…,甲寅,起甘泉宫。”说明汉武帝刘彻接位的第一年即开始祭祀祖先。而西汉时期规定:“皇帝即位一年,祀先帝于南郊,谓之大享;后三年,宗庙祠,谓之昭穆;后五年,巡狩四岳而还,祭地神州;十二岁,复郊,称“重光”(日月光辉重叠之意);二十五年,又郊,称“夕月”(夕月即赏月,夕月之典出自《礼记•礼器》孔颖达疏引魏王肃曰:“周家夕月,秦夕晦。”“周家夕月,指周室也。”)。”也就是说,汉朝时每年春天都要在南郊祭祀天帝;每隔三年要在宗庙祭祀祖先;每隔五年,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诸侯国的都城进行巡视,同时祭祀当地山川;十二年后再在南郊祭祀天帝,称为“重光”;二十五年后再在南郊祭祀,称为“夕月”。如此循环往复。其中“重光”、“夕月”都有“大享”的意思,而且时间都在春季度末或第四季度初。
从历史资料来看,汉代的“重光”和“夕月”都有“立春”的意思。因为春季开始于立春,意味着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而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汉代的“秋报”没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在秋分前后选择一天举行,表示“丰收”之义。 汉武帝在位时期,曾先后五次至甘泉宫和泰山进行祭祀,其中第一次与第二次之间相隔九年,最后一次与第一次之间相隔二十年,中间三次因故未能成行。根据汉朝制度,如果皇帝在一年内不能完成祭祀,那么第二年就必须补祀,称作“后土”或“后稷”①。可见,汉武帝这些年的缺席,并非是不举行祭祀,而是将这一仪式推到了来年进行。至于补祀的时间,按照规定是在季春②,也就是春季最后一个月的最后几天。这样算来,汉武帝第五次祭祀泰山正好符合这个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