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虎排第几位?
按古代农历计,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所以,虎排在第三位。
“十二属相”中,除了龙外,其余动物都是日常能见到的。而龙则是一种“神话”动物。那么为什么要设置一个“龙”呢?这里面也有个故事。在最初商代的历法里,只有十干和十二支,后来周代用十二地支记录每月的二十二个节气,发明了“甲子”这十个字,用于纪年。但由于干支纪年时,每年要记六十甲子一次循环,比较麻烦;同时为了和十二个月配,还必须取一个“月名”(即“月中”的意思)。于是人们在干支纪年法的基石上,又建立了一个“夏历”——把一年确定为农历一年的时间周期,以配合“二十四节气”和每个月的月相变化。这样,人们就用农历正月与“立春”相配;二月与“惊蛰”相配……十一月与大雪相配;十二月与“冬至”相配。从农历一月起,依次循环起来。此外在农历里还有一个“闰月”的概念,也就是在某一年中,增加一个月,让该年年末最后几天属于“闰月”;次年的年初,再取消这个“闰月”,使年份平均分为12个月。由于闰月的存在,使得农历每年没有固定的一天作为元旦或春节。因为正月初一是根据“立春”确定的时间;而腊月最后一天是依据“大寒”确定的。随着“立春”“大寒”“立秋”“白露”等节气的移动,使春节或元旦也不断发生变化。
当然这种“夏历”也有一定的弊端——它不能反映“冬至”“夏至”“秋分”“春分”等四季的变化。于是古人就采用“土圭”的方法测量日影长度,来确定“冬至”的位置。再把冬至和每一个节气到下一个节气的位置连成一线,这条线就是现在的“二十四节气”。 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据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古代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的办法,就是把“生肖”排在十二地支之后。这种方法与现在通行的“子鼠、丑牛、寅虎……”相同。还有一种是北方的办法,它是将“生肖”和“地支”一一对应排列——“子鼠、丑牛、寅虎、亥猪”与“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相对。这种排列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生肖”的顺序,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们是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划分。即:兽3(子鼠、丑牛、寅虎)、禽4(卯兔、辰龙、巳蛇、未羊)、蔬2(申猴、酉鸡)、果3(戌狗、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