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住房率是多少?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78年时中国的住房自有率是23%,2005年上升到了41%,增加了18个百分点。而到2016年,这一数字又翻了一倍,达到了81%!(详见下图)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居民住房自有率的确是在持续提高的。而且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这个增速是相当快的。
比如在美国,一个普通人购买自己第一套住宅通常都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他(她)刚踏入社会,刚刚开始稳定的收入渠道,而一个家庭买一套房通常是够住了。所以美国的住房自有率是非常高的——1983年就达到了66%,80年代中期以后更是一路上升至65%左右。 当然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社会流动性比较大,很多穷小子通过自己的奋斗也实现了“住上好房子”的梦想。所以美国的住房自有率虽然高,但却是和收入阶层紧密相关的:低收入者往往缺乏购买力,只能租房子住;而富人们则有能力去买豪宅。因此美国的住房自有率实际上反映了中高收入者的住房拥有情况。
日本是一个特殊案例。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住房自有率就已经高达70%,这主要得益于战后房地产暴涨、国民财富急速增加带来的购买力爆棚。不过日本此后长期处于房价阴跌、经济滞涨的状态,居民的购房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日本的住房市场才开始回暖,居民的住房自有率才得以缓慢回升。
像我国这样快速的、普遍的“安居乐业”,确实是很少见的。在西方主流国家,一般都是先有工作、稳定收入,然后慢慢攒钱买房,或者贷款买房,一步步实现“居者有其所”的目标。这种模式其实是很稳健的。因为人的欲望总是难以填满的,你有了十平米的小屋之后就会想着要一居室,有了单身公寓就会想换套两居室……如果你手里有一百万,可能最后能买到七十万平方米的房子;但你手上只有四百块人民币,想花两百块买个手机再加上五百块的房租,那是不可能完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