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字五行属什么?
“吴”字的五行属性,历代学者观点不一。 《康熙字典》认为其属木。 清代文人梁玉绳在《方言本草》中则认为其属金。 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中则取《说文》小徐本,认为“吴”字属木。 那么究竟是哪一说正确呢? 我们先来看看“吴”的字形演变过程。 “吴”的本义是伐吴,也就是砍伐桂树。
春秋时吴国君主叫姬姓僚。他的祖先姓伯,周武王时期为了讨伐商纣王,任命姜太公为统帅,当时伯姓君主的封地在今江苏省南通市至扬州市间一带地方,主要种植竹子、树木。因为种竹、树木就要砍伐,所以他的封地又叫作“吴”(伐竹为栅故曰吴)。 后来这一带建立了吴国,国君改称姬姓吴。由于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姬姓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贵族以国为氏,称为吴氏。这就是吴氏得姓之由。
再来看看字形演化过程中“吴”字的偏旁部首是如何变化的。 在汉代以前,“吴”无固定偏旁,到东汉末年,才添加“口”作偏旁,至唐代中期确定下来。 而汉代学者许慎著《说文解字》收篆文八千多字,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收录汉字九千余字,清代段玉裁注的《说文解字注》收入汉字一万二千余字,这些文字学家们都没有提到“吴”字有“口”部。 可见,“吴”字古无“口”旁。
到了明代方以智著《物理小识》,清代儒学大师朱骏声撰《说文通训定声·寅集》都主张“吴”字宜作“木”旁,说是“叶音误也”。 但清儒阳湖派创始人恽敬在《古文尚书辨证》中说:“吴字从口者,因江南多竹。” 又说:“吴字从木者,《说文》误也。凡木字,《说文》皆言‘某’,独此‘吴’作‘末’,然今文字‘吴’作‘木’,无可易者。” 他反驳了方以智等学者的观点,认为是“叶音”所致。并引用了南宋著名学者郑樵的话作为证据:“吴字从木,如林字从木。”“江南多竹故曰吴;江东人多竹木器,故字从木。”
至此,我们看看历代学者关于“呉”字五行的争论。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似乎已经一目了然,但古人缺乏这种科学的精神和逻辑的思维。
他们往往凭主观猜测,相互矛盾之处在所难免。 比如清代学者俞樾在《群经平议·周书·大诰》中有句话就说:“按‘吴’当为‘虞’,字之误也。” 所谓“字之误也”,就是认为“吴”字是“虞”字误传而来。 如此循环往复,莫衷一是!真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