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龙头股票有哪些?
根据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表现,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规模已经占全球总量的53%左右; 根据中汽协统计的国内汽车产量数据来看,2020年我国电动车产量已经达到136.6万辆,占据全国产量的8%,同比增长高达7.0%;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等多方面有利因素推动下,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全年总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大关,行业高景气度依旧。
因此我整理了2022年最新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投资策略”大礼包免费送给大家!大家不妨关注转发收藏起来~
一、整车企业(一级) (一)比亚迪 国内唯一同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电机、电池、电控)的车企,公司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行业龙头,拥有动力电池、芯片等核心资源。 车型方面,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全面颠覆传统燃油车认知,成为爆款车型,2021年下半年起陆续发布秦宋唐DM-i等多款新车并量产下线; 刀片电池也是公司亮点之一,作为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代表之作,成功攻克了行业长期以来的安全性难题。
(二)长城汽车 长城DHT超级混动实现4%油耗降低的同时,动力性还提升了近10%,具备全速域,全天候,各种路况下的全能实力以及智能,安全的出行保障,满足用户对于性能的需求和追求。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哈弗品牌已出口至60多个国家与地区。2021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海外终端销售额达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海外市场占比达到14.55%。
(三)广汽集团 埃安LX PLUS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08km,刷新了目前国内纯电SUV的新纪录;AION V Plus的百公里提速时间最低仅为6秒,最高车速可达160km/h,在NEDC工况下百公里最低功耗为15度电; AION Y搭载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实现了行业内首次搭载了三元锂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为用户带去更安心的智能安全出行生活体验。
(四)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全球首款宏光MINIEV马卡龙,以柠檬、钢铁侠智和螺旋桨2.0三大平台体系化能力赋能其产品的研发制造,打造全新用户体验。
(五)小鹏汽车 小鹏P5上市以来热度居高不下,凭借全球首搭激光雷达及X-pedition智慧美学设计等硬核产品力,一经开售即受到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迅速占领市场。 P7则凭借着XPILOT自动驾驶辅助、XMart座舱、极限续航等众多领先科技,引领了智能化的潮流,自2020年7月推出至今,累计交付量已达40,554辆。
(六)蔚来汽车 ET5定位中型智能电动旗舰轿车,采用基于NT2.0平台打造的智能电动轿跑车身设计,配备前麦弗逊和后多连杆独立悬架,NEDC综合续航里程最高可达到1000公里以上,全系标配第二代高效电机、全铝超体底盘、BMS能量管理系统等配置,将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驾乘体验和价值感。
二、电池厂商(三级)
(一)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碳中和大时代的主导者。
公司深耕锂离子电池行业多年,专注于动力电池、储能、通信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领先的原材料资源采购优势、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领先的自主核心科研技术,是国内率先走出国门的锂电池企业并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等设立子公司进行本地市场研发和运营。 在全球市场,公司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锂电出货量榜首,并连续五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第一。在国内市场,公司市场份额亦超过50%稳居第一。
(二)亿纬锂能 亿纬锂能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与人防于一体的大型锂电池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锂原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 亿纬锂能与众多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奥迪Q5L、宝马5系插混版、现代KONA EV、奔驰EQA等车型的定点供应商,同时,亿纬锂能为丰田、戴姆勒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了动力电池系统。
(三)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是国内较早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动力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电芯、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
(四)孚能科技 孚能科技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掌握了液冷软包技术、三元动力锂电池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形成了完善的锂电池生产工艺和技术链条。
公司的客户涵盖奔驰、丰田、一汽、北汽、广汽、上汽、奇瑞、江淮、吉利、东风风行、长城欧拉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与戴姆勒就软包动力电池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未来五年锂电池合同。
(五)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专注于锂化学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最大的锂化学电池制造商。除了中国外,它还在美国和欧洲设有办事处。宁德时代的产品系列包括家用电池组,轻型车和重型汽车的电池组和太阳能存储设备。
它为几乎所有主要品牌的家用电动汽车制造商生产不同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