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五行谁什么?
【原文】 《国语·鲁语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人公孙杵臼和晋国人程婴是好朋友,两人因为义气深重而闻名天下。公孙杵臼是晋国赵氏门客中的一员,在晋国赵氏家族被屠灭时,他逃到了齐国。当时程婴是晋国大夫韩厥的门客,他在得知赵氏孤儿的消息后,就找到了公孙杵臼与赵盾的遗腹子赵武,并决定用自己的儿子去交换赵武,这样自己就可以保护赵家唯一幸存的后人。于是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便开始了行动:程婴用假的赵武交给赵氏余党的手下,然后带着真的赵武躲了起来;公孙杵臼则佯装不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样子,对程婴说:“那么就让婴儿跟先生吧!我一个人走就可以啦”,随后便站在城墙上引颈待戮以表示自己的忠诚。但最后程婴并没有杀掉公孙杵臼,而是把赵氏余党找来的时候将真相说了出来,原来这一切都是他们事先计划好的,为了就是引赵氏余党自投罗网。 就这样整个事件出现了惊人的转折:那些原本以为救出了赵家的余黨在看到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行为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故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出,以让赵氏余党找到真正的赵武并将其抚养长大,这样一来他们的复仇也就有了希望。于是这些人为程婴与公孙杵臼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奉之为神灵进行祭拜,而他们也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杵臼山以示对这两位义士的尊敬。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还不在少数,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西汉时期的“荆轲刺秦”、“聂政刺韩傀”以及唐代的“张巡守睢阳”等等,他们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拯救了自己所要保护的人或国家。而对于这种舍生取义的举动古人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孟子曾在其著作中说过:“舍生而取义者也”;董仲舒也在自己的书中将其列为儒家的十大经典之一;而在《论语》中也提到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还有著名的侠客精神,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者。可见,古代人民对于这种行为还是非常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