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中国?

刘叫刘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早就想过,也查过相关资料,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子鼠: 《逸周书·大聚》中有:“鼠,其状如鼠,青色。”这说明了先秦时期人们眼中的属鼠异形是个青色的老鼠。而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谓之元旦,紫气东来,白虎巡游。”中的“白虎”和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广知》中“俗以正旦画雀为文,作白虎,皆在口上。”“白虎”都提到关于“虎”的民俗,这与早期的子鼠形象相符。此外还有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豆蔻花》中也描述了一种名为“豆蔻”的花:“其色深红,有尖角,形似凤眼。”这也是早期子鼠的形象。

再有丑牛: 最早出现于《吕氏春秋·季春纪》中:“凡农业,四月始稼穑,至十月敛而蓄之。”这里的农业生产中“稼穑”的中间就是“丑土”,这说明在先秦文献中就已经将“丑牛”与农事联系了起来。随后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冒顿生于头曼居延泽。”裴骃集解引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张揖著《广韵》注释道:“冒顿,匈奴单于姓;头曼,单于名。”其中“头曼”可能和古文字“卯”很像,所以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再来看看寅虎: 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祀典》中说:“按《周礼》,夏殷献羔祭韭,周曰剪发。”其中的“剪发”其实就是“寅虎”,说明在汉代人们已经将“寅虎”的形象与“夏商周”衔接起来了。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古人经常用“子亥”表示黑夜,用“寅卯”表示黎明,那么“寅虎”加黑暗中的“子鼠”是不是就表示夜晚呢?我们看看汉代的文献资料:班固著《汉书·昭帝纪》中有:“元凤三年冬……甲寅,朔,日有食之。”另外《后汉书·五行志》中也记载了这件事:“是时,日无光,阴盛阳微,寅卯之气不胜,故云‘幽荧’。”其中都用到了“寅卯”这个字眼来指代早晨和黎明,并且出现阴性词语来形容天气,这说明在汉代的文献中“寅虎”已经具有了阴气的含义。

然后我们看卯兔: 先秦时期的《诗经·小雅·雨无正》中有:“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其中的“月离于毕”指的是月亮经过室女座而靠近毕宿。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月·附身》中也说:“月是太阴之精,其象圆晕,故谓月团。”这都提到了“月团”,其实这是古代对“卯兔”的称呼。

再看看辰龙: 《周易》中有“青龙”,《礼记·檀弓下》中有“辰尔柩”,《庄子·秋水》中有“见藐姑射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些都提到了“辰龙”。另外还应该提到的是“神龙”,这个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我要提一下,“辰龙”或者“神龙”的“龙”字往往都有“立”字旁,这可能表明“辰龙”或者“神龙”与“寅虎”一样都是“山林”之兽。

接下来我们看巳蛇: 先秦文献中提到的“蛇”一般都是冷血动物意思,例如《荀子·正名篇》中就有:“蛇无足而善走。”此外汉朝刘向著《战国策·中山策》也有:“蛇无足而飞。”这证明了“巳蛇”与“寅虎”一样都为阳性动物。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情况,那就是古人用“巳”表示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的时候,此时正是春分,而用“未”表示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的时候,这就是夏至,用“申”表示太阳运行到黄经75度的时候,此为秋分。

所以“巳蛇”在春分和秋分时形象最好,而冬至夏至大暑小暑大暑大暑立秋白露秋分霜降小雪大雪小寒立春这几个节气里,“巳蛇”或“巽宫八卦”中的“巽”都是阴盛阳衰,其形象为阴性动物。 最后我们来看末羊: 在所有的属相中,可能属“未羊”的形象跟现实中最像。首先古书《礼记·檀弓下》中说:“君赐食,夫子不加餐。君赐衣,夫子不发缝。”其中的“发缝”就是用针线缝合衣服边边角角。我们再看看现代汉语中“缝”的字形演变: 可见“末羊”的形象就是一个“手拿缝衣针”的温顺的羊。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未羊”的“未”和“午马”的“午”古代都写作“圉”(读音yǔ),而在现代汉字简化后“午”“未”二字均改为“午”,这似乎暗示着“未羊”和“午马”在古代是同一个动物。

都婉芸都婉芸优质答主

“中华”二字,源自《诗·大雅·生民》中的“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指代炎黄二帝。而其中“华”字,来自西周金文的“夏”“商”(图1); “中”字则出自春秋时期的秦青铜器,“秦中”铭文(图2)。 图1. 夏、商、周金文字型演变 图2. 战国楚简书和秦诏版上的“中”“土”“王”“国”四字的字形演进 我个人认为,这些是早期中原地区的文化特征的文字传承与演化情况,所以用它们来表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是比较合适的。但考虑到现代汉语的复杂性以及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考虑。

另外就是,如果以动物为图腾的民族性标记的话,我个人以为狗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标记,而不是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