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晶元厂有几家?
国内主要的几家半导体材料厂商的布局 (来源:高工产研) 中国主要半导体原料生产商中,国内几家龙头企业如上海新阳、江丰电子、阿石创都在不断扩产能,补充市场份额。 但目前来看,国产替代空间仍然较大。2018年,我国半导体器件用抛光片进出口贸易差额为37.9亿元;到2019年上半年,这个差额已经扩大到54.8亿元。 而在光刻胶领域,除了信越和东京应化成两家日本企业基本垄断国内市场外,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企业占据着。
以光刻胶材料中需求量最大的IC制造工序用的光罩为例,据相关统计,大约2/3的光刻胶需求是被IC产业消化的,而国内目前能够生产这种高端光掩膜板的生产企业也仅有20来家,且大多集中在江浙一带,属于典型的中小企业。
因为IC制造工序对光罩质量要求非常高,任何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导致无法修复的产品报废,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止运转,因而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情况同样严重。
目前国内一些具有光学相关技术的上市公司都开始进入这块市场,开始研发集成电路用光罩产品,但距离真正的量产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截止2016年国内晶圆代工厂主要有中芯国际、华虹宏力(NEC、宏力半导体、华虹NEC)、华力微电子(华虹NEC分拆、华虹国际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长江存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和武汉新芯)等。
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于2000年2月在上海建设了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2001年3月正式投产。经过一年半的建设,2005年1月,中芯国际天津厂正式投产。到目前为止,中芯国际第一代90纳米CMOS工艺已经投产,55纳米工艺已经进入产品导入阶段,65/55纳米HKMG(高K介质和金属栅极)和新型存储器研发也在进行中。
中芯国际拥有每月处理约50万片8英寸晶圆产能,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纯晶圆代工厂之一。中芯国际上海8英寸厂是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研发、自主建设的先进8英寸生产线,第一条投入0.18微米工艺生产线。中芯国际北京厂是中国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天津厂是中国第一条嵌入式闪存8英寸线。
华虹宏力
华虹宏力主要以8英寸产品为主导,0.13微米嵌入式闪存工艺平台、0.18微米5V(BVDMOS)功率器件工艺平台、0.18微米1.8V高速功率器件工艺平台、0.18微米5V高速功率器件工艺平台、0.25微米SONOS闪存工艺平台的全球领先;国内领先的65纳米低漏电工艺平台、0.18微米60V功率器件工艺平台、0.35-1微米IGBT工艺平台也批量供应。公司拥有每月约25万片8英寸晶圆产能。公司主要业务为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0.35微米到90纳米各类型集成电路。
华力微电子
华力微电子主要从事40纳米至0.18微米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及面板驱动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制造,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芯片的生产工艺技术。华虹制造是华力微电子和华力微电子的销售平台,提供全套的工艺平台、晶圆加工服务、测试及设计方案支持。
国内8英寸晶圆代工市场以0.18微米和0.13微米工艺为主,以MCU、智能卡芯片、功率器件等产品为主。华虹宏力、中芯国际、华力微电子等代工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28纳米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代工工艺中的主要节点,随着智能手机对AP、基带芯片和DRAM等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大陆代工行业需要大量28纳米产能,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28纳米工艺技术和产能投资的主要企业,华虹宏力主要为开发MCU和RF-CWIPPID等产品为主的嵌入式非挥发性内存市场;华力微电子主要为国内面板供应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