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结节有什么作用?
谢邀!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问题的提法可能有点问题。因为“达尔文结节”不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地质学(或地球物理)的概念。它描述的不是一种生物的特征,而是一种地质作用的结果。所以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会形成达尔文结节”而不是“达尔文结节有什么用”。 不过,既然题主这样问了,我就答一下。
首先明确一点,我是地球物理学方向的研究生,对生物学问题不是太熟悉。希望有大神们指教。 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因为形成“达尔文结节”的原因至今没有确定。现在关于“达尔文结节”的理论有很多,但要说哪一个是绝对的“真相”,那是不可能的。这些理论只能解释某些现象,在某些条件下成立而已。所以,所谓的“用处”也只能是在特定条件下的近似计算罢了。
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达尔文结节”成因是: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 大约在2.5亿年前,非洲与欧亚大陆开始缓慢地彼此分离,形成了两大板块的边界。这种地理上的分离,导致了两块大陆上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分化。由于海洋是连着的,两个大陆上的动植物可以通过海洋相互影响。但由于大陆已经分开,影响的进程比近海相连时要慢得多。
大约1.85亿年前,两块大陆上的生命逐渐呈现出不同之处。大约在1.65亿年前,大陆的分隔使得两个大陆上的动、植物进入了演化上的“独立发展”阶段。(其实也就仅仅相隔了一亿年,人类和现代智人的距离也只有几百万年,但这些物种却是完全独立进化来的) 在之后的地质历史中,虽然两块大陆也曾合并,甚至发生过短暂的重合,但这种基本独立的进化模式一直在起作用。尽管生物界的“大同”一直存在着,但“小异”却一直在进行着,并因此构成了今天的生物多样性。 “达尔文结节”就出现在一块大陆的内部,也就是板块内部(这里是将整个板块均视作整体,而将板块间的消减带看作特殊的例外情况)。这里没有沧海桑田的大海退,也没有火山、地震等异常复杂的地质作用。板块内部的“达尔文结节”的形成原因可以追溯到板块构造理论中的“伸展构造”。在这里,地壳是比较薄的,岩石圈的稳定性是比较差的。我们才会看到地表的巨大裂痕——“裂谷”;以及地下高温岩浆的缓慢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