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粑粑怎么做好吃?
20块钱做一大盘子,外酥里糯超好吃! 煎粑粑是武汉人喜欢的早餐之一,小时候妈妈经常做给我吃。现在早就不吃了,因为做起来太费事。昨天逛超市的时候,看到有买的,就买了几个回来自己做。 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蒸熟了的米糊摊成饼状,然后下锅煎熟即可。我买的这个里面是有豆沙的,所以做的时候不用另外加糖了。
锅里热油,油热后关火。取一个碗,倒入适量糯米粉和面粉,混合均匀后上锅蒸二十分钟左右。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不同面团的蓬松程度。分别用面粉、糯米粉和面粉+糯米粉来做两个面团。
把两个面团分别擀成薄片,在上面刷一层纯牛奶,再撒上适量白糖,卷起来后切成小剂子。全部卷好备用。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上锅蒸!开水上锅,大火五分钟后关火,但不要开盖,让面团透气一会。再次开火,水开后计时,继续蒸15分钟。这里要注意,蒸的时间不要太长,会变老。
时间到了之后关火,趁热加入融化好的黄油,搅拌均匀。冷却至不烫手后戴上一次性手套揉匀,最后揉成光滑的面团。 下面来摊饼。取适量面团,用手搓圆后按压成小饼,饼的形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我是直接用工具压出来的形状。 在锅里加入适量油,油热后转小火,放入饼开始煎制。一面煎黄后翻面,煎至两面都金黄就可以了。
刚煎好的饼会有点软,放凉了以后会更加酥脆。
香煎粑粑是贵州的一种传统食物之一,各个州市都有存在,当然做法和食材是大有不同的。今天介绍的这种是黔西南州兴义市的香煎粑粑做法,主要采用的食材是:粘米。而更正宗的糍粑则是用一种特殊的“糍粑禾”的禾本做的。但如今已经很少能看到有人种植这种作物了,所以用粘米来代替也是可以的。
首先要准备好粘米(糯小米),然后提前一天晚上用水泡上。(注:用水以一斤米半斤水的比例)
泡一个晚上的时间足够了,第二天用水把粘米再清洗一遍(注意不要把米皮弄破)。
清洗好后沥干水备用。
准备好煮粑粑的锅放上水开火烧滚。
水开后,然后倒入沥干水的粘米(锅里的水不用装的太多,够煮熟粑粑就可以了)。
大火烧开后,再用中火煮大约40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期间要一直搅动粘米的,以防粘锅)。
大概煮到粘米开花时,就可以出锅了。
粑粑的原料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准备粑粑皮的食材:粑粑蕉叶和红糥包。
粑粑蕉叶是用来做煎粑粑的皮,要尽量找新鲜点的蕉叶。
红糥包:就是用做糍粑的“糍粑禾”的禾本做的粑粑,是纯天然绿色的。
买好了粑粑蕉叶和红糥包后,再用开水烫一下粑粑蕉叶和红糥包。
要先把红糥包包在粑粑蕉叶里面,在把煮好的粑粑包在红糥包里面。(注:包粑粑蕉叶主要是为防粘锅,其次也有少许清香,而包上红糥包一是为了美观,二是具有很好的药疗效,能去湿气,驱寒毒之功效。)把包好的粑粑用慢火在平底煎锅中煎到两面煎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