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几个月算是足月?
孕37-42周为足月妊娠,具体哪天是足月妊娠其实没有特别准确的时间判断,主要是根据孕妈妈的末次月经日期、孕早期B超推算的胎龄以及胎儿大小来判断,如果到了预产期还没生就要根据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来诊断是否足月了(当然这些还要排除特殊情况的延迟)。但大多数情况在40+6周内分娩都属于足月妊娠。 医学上规定只要怀孕满37周就是足月妊娠,此时胎盘已经成熟,胎肺已发育完善,羊水量适当,孕妇有规律宫缩,开始进入产程。然而自然分娩的前提条件是胎位正且头盆相称,如果不符合上述两项条件,分娩时可能会面临难产,而剖腹产则是解决难产的终极法宝,所以足月并不一定意味着顺产。
不过一般到足月时胎儿已经足够大,如果顺产头部可能受压导致颅骨变形,出生时的新生儿窒息和颅脑损伤风险也会增加;而如果选择剖腹产又担心孩子过早吸入空气和感染,留下病根。真是令人两难的选择…… 其实对于足月妊娠的理解,还有另一种声音: 这种说法认为孕41周才达到“足月”,之前的37-40周都不算“足月”,只有41周后尚未分娩者才算“过期妊娠”。 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生理学意义、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意义。
一、生理学意义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妊娠第38周为足月妊娠,这时胎儿器官系统已发育成熟。若延续至第39周乃至40周,由于孕周增大,胎宝宝出现缺氧、窒息的风险会增加。40+6周时胎宝宝已属“超期服役”,体内储备的物质(脂肪细胞中贮存的能量、蛋白酶等)早已消耗殆尽,若此时尚未分娩,对新生儿健康将产生长远影响。至于41周以后更属“过期妊娠”范畴,此时无论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对宝宝的影响均较为有利。
二、流行病学研究 通过对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周分娩数与当季周数相关,并呈明显正相关性;每年5月和10月份前后两周,是分娩高频率季节,而每季度最后一周,则是各类并发症高发时期[1]。因此如果孕妈妈临近“足月”,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宝宝状况,遵医嘱定期产检。
三、临床意义 目前产科门诊及病房中经常遇到“过期妊娠”或接近“过期妊娠”的患者,她们多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就诊而错过最佳终止妊娠时间,此时医生会根据病史特点、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胚胎发育情况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诊疗措施。
总之,准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足月”就等于马上临产,更应该关注自己及宝宝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