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五行是什么?
“五行”,简言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它是我国古代先民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总结出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石[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并将这种认识用阴阳两种符号来表示,如《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二”“三”就代表了阴阳两端的量,是阴极、阳极的两端;“生”是指阴阳这两种力量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变化过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太极,它不断运动、变化着,但又是“阴阳互根”、“消长平衡”的。到了东汉,王弼在注解《老子·第一章》时更进一步指出:“凡有起必有伏,有盛必有衰,自然之势也。”说明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周期性的,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五类元素的理论,被后世称为“五行学说”或“五行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行学说”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它的内涵已经超越了自然界,而被广泛用于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如政治、音乐等。其次,它所具有的抽象思维也逐渐被泛化成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最后,由于中医的博大精深,“五行学说”又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对指导临床治疗、预防养生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