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上怎么烧好吃?
我们要弄清楚一点,蝗虫到底含不含脂肪。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白痴,但你要知道,不同物种的脂肪代谢途径是有区别的(感谢我的大学教会我这些!),有些食物你看着好像油油的,但其实含有很少的脂肪(比如各种菌类);而有一些看上去很“瘠薄”的食物其实富含油脂(比如花生、种子类食物)。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蝗虫身上到底含不含脂肪,就要先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蝗虫体内脂肪酸的含量有多少。 这个数据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库中能用公知度较高的英文搜索到,不过需要付费。但国内有很多网站都和农学有关,可能找到一些免费的数据。 我尝试了一下,找到一篇2013年发表在《中国粮果》上的一篇论文(《大豆加工副产物研究进展》),里面有一张图片显示了不同品种大豆脂肪变化的情况(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部分含量都有显示),和我想象中的情况差不多——开花结荚期含量最高,瘦部(子叶和豆英)最高,粗蛋白和淀粉含量相对较低。
虽然论文主要是讲大豆的,但我发现在论文的第一张图(大豆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也和蝗虫的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开花结荚期最高,籽粒(也就是瘦部)含量最高,而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在四部分中都处于靠前的位置,也就是说,从整体上来看,脂肪并不是构成蝗虫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元素。 所以,综合来看,蝗虫应该含有极少量的脂肪。
既然含有的脂肪少,那为什么吃起来会有“油腻”的感觉呢?这是因为,第一,脂肪不溶解于水,所以我们用水泡的时候很难把它完全泡出来;第二,脂肪具有黏性,难消化,摄入后会在胃肠里堆积,有油腻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买到的蝗虫是干的或者腌制的,那么情况就另说了……